也許有人會反駁:司馬遷老爺子都做過定論的事情,你何以敢翻案?
應該說,司馬遷老爺子有的時候說得的話,也是需要辯證分析的,因為他畢竟生活在那個氛圍中。縱然他的骨鯁比較硬,但不適合搞“異端”。
不管怎麼說,呂家徹底完蛋了。隨著呂產、呂祿的被殺,老呂家人被廢了武功。
我們中華民族有個非常好(或者說是非常不好)的優良傳統——“同舟共濟”之後就是“同室抄戈”。縱觀幾千年文明史,似乎這是一個亙古不變、顛撲不破的真理。
這一次,依然如此。
在“宗室”和“功臣”兩股政治勢力的共同努力下,“外戚”終於被打殺的潰不成軍,暫時退出了歷史舞臺。隨之,“宗室”和“功臣”之間的拉鋸開始了。
這依然是一次極其殘酷、飽含血腥的爭鬥,其激烈程度,不亞於三方博弈。
這場博弈,從一個很細微的史料記載開始:九月十二日,以帝太傅審食其為左丞相。
這是呂祿、呂嬃被弄死後的第二天所發生的事情。
也許有人的腦子一時半會轉不過彎。
審食其明明是呂家的嫡系,和劉家人不共戴天,和陳平勾心鬥角,雖然呂產把他踹過了一邊,但他畢竟與呂家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絡。現在,功臣們“發亂”成功,沒理由重新把審食其拉出來?“宗室”和“功臣”們的腦子都灌了水?難不成都毫無徵兆地發了昏?這不科學。
應該說,他們都沒有發昏。而是新一輪博弈準備上演了。
也許有人會問,到底是誰拉了審食其一把?
在史料裡,沒對這個問題做以解答。不過就“獲益優先”原則來分析的話,是不難得出結論的。
拉審食其出水的,應該是陳平。
這並不代表陳平有多麼的寬宏大度,多麼的不計前嫌。雖然我們經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一旦有利益糾葛,這句話就完全是在瞎扯淡。
誰誰在什麼時候爭鬥,誰誰在什麼時候聯合,都不是毫無道理的。在政治鬥爭中,純潔的友誼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沒有利益為紐帶,任何聯盟都是一盤散沙。
陳平是個善於經營的人,也是極擅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更是擅長搞聯盟的人。在新的對手亮相前,陳平會去拉攏所有能夠拉攏的人。這一次,他看中了審食其。
審食其又一次派上了用場,真是難能可貴。
第十二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
也許會有人問,既然周勃、陳平不希望劉章接觸兵權,為何又派他進宮?
事實上,這也很好理解,關鍵是合適。
當初劉章被召來京城後,呂雉給他分派了個差事——宿衛王宮。說白了,他是皇宮裡邊的一名保安。
這個身份,在皇宮裡持槍佩劍是合情合理的,甚至領上一群人,到處遊走亂竄都可以理解。這次讓劉章進宮,一則出入方便,二則不容易與“造反”兩個字聯絡起來。當然,這只是欲蓋彌彰罷了。
並且,這個人除了有個“保安”的身份外,更是“老劉家”的人。這個身份,更能吸引一些外援,減少一些阻力。可以試想,一個呂家人在皇宮外作鬧,另一個外姓人跑來湊熱鬧,一時半會,還真不容易分清到底是誰在鬧革命。如果碰到一些愣頭青,可能會二話不說把兩個外姓人綁到一起砍。
因此,劉章的是極其合適的人選。
更重要的是,他帶去的也只有一千人。這個數字,不多也不少,對付腦殘的呂產足以;但要說這算掌握了兵權,那純屬扯淡。
劉章出發了。
前邊介紹過,這位兄弟很彪悍,呂產碰到他,算是倒了八輩子黴。
劉章趕到未央宮時,呂產剛剛撬開大門。
口乾舌燥的呂產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劉章就帶人衝了進來。
這一次,呂產沒再猶豫,拔出長劍,迎面對砍。
雙方在皇宮的門口,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擺開擂臺。一陣對砍過後,倉促應戰的呂產敗下陣來,撒腿就跑。
呂產開溜,隨從們成了無頭蒼蠅,紛紛繳械。
劉章辦事比較認真,一見呂產溜號,二話不說就追了過去。
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呂家人欺負劉家人,今天,劉章算是解了氣。他咬住呂產不放。呂產爬高他跟著爬,呂產跳牆他也跟著跳,倆人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馬拉松,在皇宮裡轉一大圈後又跑了出去,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