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全國學生聯合會,她到上海出席會議。一九二○年七月,學聯決定到南洋去募捐,就派了劉清揚、張國燾兩人參加。劉清揚很能幹。她九月底回到北京。我和李守常在圖書館主任室找她談話,準備吸收她入黨。她不幹,沒有發展。……”張申府:《建黨初期的一些情況》,見《共產主義小組》(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劉清揚是回族人。後來,在一九二○年十二月跟張申府一起坐法國“高爾基爾”號船,去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張申府與劉清揚結為夫婦,介紹劉清揚入黨。此後,張申府、劉清揚又作為介紹人,介紹周恩來入黨。這是後話。當時,由於劉清揚不願入黨,李大釗和張申府一起發展的北京的第三個黨員是張國燾。一九二○年十月,李大釗、張申府和張國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亢慕義齋”聚首。這天,便成為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誕生之日——儘管當時沒有“北京共產主義小組”這樣的名稱。翌年七月,他們在一份報告中是這麼寫的:“同志們,北京共產主義組織僅僅是在十個月以前產生的(中央檔案館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檔案資料》)。”這表明,當時他們是自稱“北京共產主義組織”。不過,如今人們都統一稱之為“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亢慕義齋”,又叫“康慕尼齋”,不知內情者不解其意。其實,那是“Communism”——共產主義的音譯。“亢慕義齋”,亦即“共產主義室”。
在“亢慕義齋”裡,懸掛著一副對聯:
出實驗室入監獄,
南方兼有北方強。
這副對聯表達了他們不畏艱險、投身革命的決心和“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含義。南呼北應,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為繼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之後的第二個共產黨組織。就在這個小組建立不久,張申府隨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到法國去了。三人小組變成了二人小組。李大釗著手發展新的成員。如同上海小組最初有戴季陶、張東蓀參加一樣,這時六名無政府主義者加入了北京小組,他們是黃凌霜、陳德榮、袁明熊、張伯根、華林和王竟林。
在中國,無政府主義曾時髦過一陣。早在一九一四年五月,劉師復便在上海建立了“無政府共產主義同志會”。七月,該會發表宣言,聲稱:“主張滅除資本制度……不用政府統治。”“本自由平等博愛之真精神,以達於吾人理想之無地主、無資本家、無首領、無官吏、無代表、無家長、無軍長、無監獄、無警察、無裁判所、無法律、無宗教、無婚姻制度之社會。”“無政府共產主義同志會”在全國發展組織,廣州成立了“無政府共產主義同志社”,南京成立了“無政府主義討論會”,常熟成立了“無政府主義傳播社”,等等。
無政府主義的“無政府”主張,近乎荒唐;不過,也正因為他們主張“無政府”,因此也就反對軍閥政府,“主張滅除資本制度”。在五四運動中,無政府主義者也是其中的積極參加者。誠如羅章龍所言,當時“無政府主義者”和我們一起搞鬥爭,是沒有界限的,是親密無間的。正因為如此,無政府主義者們加入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這樣,二人小組發展成為八人小組。緊接著,羅章龍和劉仁靜加入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使之擴大為十人小組。
十人聚首“亢慕義齋”。羅章龍曾寫《亢慕義齋吟》,內中有這麼幾句:
亢慕義齋倡崇議,
科學民主啟鴻蒙。
主張無產者聯合,
實行天下真為公。
工團廣佈遍環宇,
大地萬邦平提封。
雄才大略挽世運,
風起雲蒸四海從。
民主政制新建後,
一掃舊史古人空。
大公至正無私業。
傳諸萬世以無窮
羅章龍贈筆者《椿園詩草》,嶽麓書社一九八七年版。
第四部分:初創羅章龍和劉仁靜加入北京小組
羅章龍乃“二十八畫生”之友。“二十八畫生”這筆名,毛澤東在一九一七年四月《新青年》雜誌發表《體育之研究》時用過。其實,早在一九一五年,毛澤東便用過“二十八畫生”這筆名。
那是羅章龍十九歲那年,在長沙第一聯合中學讀書。秋天,他忽地在學校會客室外,見到牆上貼著一張《徵友啟事》。“啟事用八裁湘紙油印的,有幾百字,古典文體,書寫用蘭亭帖體。”“啟事大意是要徵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啟事原文有句雲:‘願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這一啟事的落款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