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8部分

持天子的一方,會不會是陛下要重啟禮議之爭?”

“大抵就是如此了,獻陵規格,若按藩王考核,已經可以算做逾越。但是按照帝陵來看,確實有些寒酸,天子要求重修獻陵,就是想把它修成一座帝王陵墓。同時修繕王府,也是以行宮為標準,就是想把自己譜系正過來,讓大家覺得他登基是名正言順,不是繼承孝廟香火。我看這朝廷,怕是又要有一番亂子了。升庵,你之前在東南打過倭寇,做庶政還是可以的,眼下楊記在東南難邊搞風搞雨,又把手伸到了鹽政那邊。為父有些擔心,他們將來不知道會把事情做到哪一步,又怕他們惹出什麼大的亂子,將來為父就算想收拾這個亂局也會很困難。眼下南直隸出缺,為父想讓你到那邊,替為父盯一下楊記,不要讓他們做的太過。”

他是當世名流,又位高權重,一般來說,想要吩咐什麼事,直接下命令就可以。可是楊慎這個才子性情不及,父親的威嚴,或是首輔的權威,對他都是沒有什麼用的。楊廷和剛剛說到這,楊慎已經搖起了頭

“父親,您的意思孩兒明白,但是孩兒是不會走的。我是您的兒子,老百姓都說上陣父子兵,現在要跟皇帝打仗,做兒子的,沒有先走這個道理。我留下來,或許幫不上什麼忙,但是總歸,孩兒在京師裡還是有一些文友,可以仗義執言,捍衛正道。我也明白父親的苦衷,但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父親您教了我這麼多年,難道希望您的兒子,是一個臨陣脫逃,趨炎附勢的軟骨頭?陛下與士人共天下,這句話縱然您實現了,將來也要有人傳遞下去,若是孩兒都要逃,將來,您又指望誰來犧牲呢?”

楊廷和被問的啞口無言,片刻之後,面上露出笑意“升庵,你生的好一張利口,放鶴你看,朝內有人說老夫霸道,可是你見過霸道之人,被自己的兒子當面指責麼?”

房中幾人會心一笑,有關調任的事,就沒人再提,楊慎回到房中時,也並未對妻子提到父親的安排。固然禮議之爭將起,但是大義在自己手中,他根本就沒想過會輸。而在書房的楊廷和,也在與談放鶴商議良久之後,無奈的嘆了口氣,將這個南直隸外放的名額,給了自己的次子楊惇,隨後就以全無牽掛的態度,準備迎接天子的挑戰。

第一千零八章公議

京師內,交百官共議的事,在朝臣中,著實掀起了一些波瀾。在京師這等地方,官身不能說沒用,但是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吃定別人。很可能兩個潑皮樣子的人在街上撕打,進了衙門後才知道,原來二人都有官身。

包括蔭封、帶俸以及實授在內,京師的官,實在是太多了。其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沒什麼機會在朝廷上發出自己的聲音,更別說與首輔等人共同議政。天子發下聖旨之後,很是讓一部分人興奮起來,覺得自己鯉魚跳龍門的機會到了。

每個人的龍門不同,有的人希望於討好首輔,藉以得到提拔,自然也有人想著要投靠皇帝,之後龍飛九天。一些人同意皇陵的修建,另外有一些人反對,還有一些自認為滑頭的,則上本表示修有有的好處,不修有不修的理由,具體修不修,還是要由天意決定,建議陛下問卦於天。

當然,由於科道互查的政策,也讓平日裡聲音最大的言官系統內部發生了巨大分歧,變成一派同意,另一派必然反對。一方總是要等到另一方的意見表明後,自己再行表態,免得和對方觀點一致。曾經大明朝廷內的清流,現在已經變的讓不少大佬大搖其頭,認定其不堪大用。

這些奏摺經通政司,匯入內閣隨後又進入司禮監,張佐不得不調撥了二十幾個強壯太監過來搬運奏章,避免過量的積壓無處存放。嘉靖看著他手忙腳亂的樣子,哈哈打趣“張伴,自從進了京,朕看你是越來越胖了,像是這樣多動動也好,能讓自己瘦一點。”

“沒……沒錯,這都是陛下的恩典,奴婢感激不盡。”張佐喘著粗氣道了謝,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轉頭又去搬運新的。

楊承祖則翻看著奏摺裡的內容,不時露出一絲笑容,嘉靖在旁笑道:“大哥,你覺得這些奏摺寫的如何?”

“依臣所見,大多是廢紙,這幫人升不上去,自然有升不上去的道理。除了做人差勁之外,做事的本事,也確實是不大行,寫奏摺也寫的亂七八糟,比我這個武人恐怕還要差。這裡面有一些人大約是緊張,第一次參與到這樣的事裡,心裡害怕或是興奮都很正常,但是大多數,都是沒什麼才幹的廢物。可即便是廢物,這也是一批有官身的廢物,這麼多人的奏摺丟上來,這就是壓力。這些壓力面前,就算是楊廷和,也得思考一下,他到底有沒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