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主的生母祥嬪得了信兒之後哭的數次昏死過去,弟弟七皇子也萬分悲痛,接連幾日食不知味、夜不安寢,太后垂憐; 親自問了好幾回,又賞賜了好些貴重東西。
聖人也覺得這孃兒幾個有些太可憐; 親自下旨追封了二公主; 又將已經在嬪位坐了足足七年之久的祥嬪升為祥妃; 並對七皇子十分和顏悅色。另外,他更給了祥妃那現任貴州巡撫的父親一個從四品爵位,並允許世襲四代——比一般爵位只可承襲三代更多一代,這就是提攜她的孃家人了。
須知大祿朝對於爵位的管控十分嚴格; 聖人也不大愛封賞; 如今放眼滿朝文武; 滿打滿算也不過十來個人罷了,且大多是父輩、祖輩跟著先皇打天下時得的從龍之功!
這個結果一出; 前朝先不說,後宮先就靜了一靜,然後如同滾油鍋裡被丟下一塊冰坨一樣,瞬間炸開了。
大祿朝對於後宮各位分上的人員名額沒有特別明確的限制,一般只要不超過六人即可; 不可超過,卻也不必一直滿著。且不說如今後宮高位嬪妃稀缺,統共妃位才三個,再加上肅貴妃、皇后,也不過區區五人。眼下祥嬪搖身一變成了祥妃,即便是再算上太后,也立時就成了後宮之內的第七人,瞬間不同了。
皇子稀罕,公主卻不稀罕,當初同炤戎和親時,適齡的並非只二公主一人,可最後卻偏偏選了她,跟祥妃本人身份低微,母族亦不顯赫,根本無足輕重有很大關聯。
祥妃不大得寵,當時只是小小貴人,聖人一年到頭都不一定能見她一回,公主自然更不用說。說句不好聽的,恐怕就連聖人自己,也未必能記得還有這麼一個女兒呢!
柿子單撿軟的捏,當時的祥貴人自己人微言輕,朝堂內外也都沒有一個能說得上話的人,自然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什麼好事兒輪不上,可遇到這種分明可能去送死的事兒,便頭一個落到身上。
二公主被送去和親之後,聖人這才補償似的給提了位分;哪成想如今二公主沒了,說來也算另一種程度上的為國捐軀,聖人自然更不好不聞不問,也覺得有些對不住祥嬪。且祥嬪母子和孃家一直都十分安分勤懇,從未有過什麼出格的舉動,聖人索性就大方了一回,不僅再次升了祥嬪位分,連帶著也抬舉她的孃家人。
左右就是一個爵位,不過略費一點銀子錢,又沒得實權,圖個面兒上好看罷了。他們要的歡喜,聖人給的也放心。
只是卻不知道在祥妃心中,這種用女兒一生的幸福,乃至如今的性命換來的榮光,到底是不是真心歡喜。
但無論祥妃本人怎麼想,短短七年之內,她從一屆小小貴人飆升到如今數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妃,便是再如何低調,也已經是正式進入大眾視線之內,躲也躲不開了。
便是那七皇子,如今也已經十九歲了,過去這些年因生母分位低,他本人也十分老實內斂,只規規矩矩讀書、練武,各門功課的成績雖從不拔尖兒,卻也從不墊底,十分穩定。他對待長輩、兄弟極其和氣友善,雖然名聲一直不大顯,可人緣兒和外頭的風評都是很好的。
貴人的兒子自然沒有可能榮登大寶,嬪的兒子也不大可能,然而妃呢?!
聖人不是特別沉迷於女色,也就是這幾年年紀大了,才略多花了些心思在後宮,子嗣倒也不大多,或是年紀都太小,譬如正在吃奶或是剛蹣跚學步。
說句大不敬的話,眼下聖人也將近六十歲的人了,便是再硬朗,還能撐幾年呢?所以說搶皇位這種事兒,既要本事,也要運氣。你生的太早了,聖人自己還年富力強的;可生的太晚了,聖人垂垂老矣,旁的哥哥已經斗的烏眼兒雞似的,你猶在襁褓之中,能幹什麼?等長大了,懂事兒了,有本事了,上頭坐著皇位的早換成自家哥哥啦!
而眼下前頭年紀合適,有資格參加皇位競爭的,也不過皇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到後頭的十一皇子。而這些皇子中,生母在妃位及以上的也不過區區六人,再刨掉兩位風評不大好的,所剩不過四人而已。
說來現在這位皇太子也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他的生母是已故的皇貴妃,只是皇貴妃福薄,身子一直不好,前頭落了一次胎更是雪上加霜。後來有孕,體格當真是一落千丈,剛生下皇子沒多久就病的下不來床。
那時皇后同皇貴妃情分非比尋常,早再皇貴妃還在世的時候,就主動請聖人將皇長子立為太子,也順便沖沖喜。
聖人大為感動,果然應了她的話,哪成想也不知是不是沖喜衝過了,皇長子剛升為皇太子沒幾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