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男,延熹五年生於幷州雁門郡武州縣,在家弟兄排行第,又稱王。……幼時頑劣,遭村鄰所忌。光和元年,娶鄰村女趙氏,次年誕下一男兒,名為王興。光和五年時入伍幷州衙門郡武州縣兵,因殺南匈奴一名巡邏騎隊長而受到嘉獎,拜為伯長。……光和七年,因其軍都伯張覃為南匈奴兵所殺,因位上任,拜都伯。平年間,後丁原任幷州刺史,王銘率軍擁護,為武州對匈奴兵都尉。……平四年,幷州刺史丁原為董卓所殺,此間南匈奴大舉攻打併州,銘率縣兵鄉勇八百,守陰館,戰敗,全軍皆死,雁門郡告破。】
“這是……”張煌吃驚地望著手的書卷。
他發現,這一卷書冊通篇介紹了一個叫做‘王銘’的幷州人的身世,從他降生到結婚生子、再到後來入伍邊軍,與南匈奴作戰,到最後英勇犧牲,為國捐軀,通篇詳細地記載了此人的生平。而不可思議的是,眼下明明只是光和期間,而書卷內卻記載了平年間的事,甚至於,連十年後王銘英勇戰死的事亦記載得清清楚楚。
“怎麼可能!”張煌難以置信地搖了搖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想想也是,若是眼前的這卷書當真記載著那個王銘的生平,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世間萬生萬物其實早有即定的宿命,而這,恰恰是張煌所不信的。
第五宮元彷彿是看出了張煌心的狐疑,淡淡笑道,“挑一個你所熟悉的人吧,在心憶其容貌,默唸其姓名。”
'……
張煌目不轉睛地望著第五宮元,然而半響也未能瞧出什麼端倪來。猶豫了一下,他想起到了曾在泰山時的難民王大壯,一邊在心回憶其容貌、一邊默唸其姓名。
突然之間,那拱橋一般圍繞著張煌與第五宮元旋轉的天御迴廊,那無數浮現於黑暗當的書櫃綻放一絲毫光,待張煌反應過來時,便有一書卷飛入他手。
“……”張煌當即翻開書卷,頓時,他的表情變得十分的複雜。原來,飛入他手的那捲書冊,果真是記載著王大壯的生平。
【王大壯,男,永壽四年生於兗州泰山郡鉅平縣,因年幼時長得壯實,得名大壯。八歲時老父過世,侍奉母親至孝。……熹平二年時娶同村女子吳氏,次年誕下一女,取名翠兒。……光和年時,鉅平縣數縣遭天災,全年顆粒無收。縣尉徐巽棄鉅平,攜縣名數千戶投奔泰山郡。同年,鉅平縣縣尉徐巽與泰山太守何應不合,反上泰山為寇。泰山太守何應假以無辜百姓充為賊兵,上報徐州府為功。王大壯與妻女三人遭牽連,被押解至費縣,為泰山郡縣尉王虎所害。正逢臧霸為救其父襲費縣,王大壯怒殺縣兵若干,投太平道。……平元年,太平道起兵反漢,頭裹黃巾號為黃巾軍。王大壯為冀州黃巾小校,屬人公將軍張梁麾下……后皇甫嵩、朱儁征剿冀州黃巾,不敵戰死。】
'……
眼瞅著手的那一卷記載著王大壯生平的書冊,張煌的面色忽青忽白。與之前那個叫王銘的幷州軍校一樣,這卷書冊亦記載著王大壯的生平,甚至連未發生的事也記載地清清楚楚。
這種鐵一般的證據擺在面前,由不得張煌不信。可即便如此,張煌還是有些不信。
見此,第五宮元單手負背,另外一隻手朝著張煌攤了攤,彷彿是表明他一讀也不急,任憑張煌看到他親口承認為止。
望了一眼第五宮元那篤定的表情,張煌略一沉吟,忽然張口說道,“陳到、陳叔至!”
只見第五宮元面上略顯驚訝,而與此同時,一卷封皮上寫著陳到、陳叔至的書冊飛入了張煌手。
【陳到,字叔至,延熹四年升於豫州汝南郡。年幼時父母相繼離世,為同村人所賙濟,得以存活。因年幼時身材矮小,為鄉童所欺。然陳到天賦異稟、氣力過人,每每將欺辱者痛打,逐漸為村所不喜。……平元年,太平道起兵反漢,致使天下大亂、盜賊死起。陳到孤身離村,殺賊濟世,為汝南享有盛譽的豪俠。……東漢興平元年,徐州牧陶謙舉薦劉備為豫州刺史,並讓劉備在小沛駐軍。兩年後,劉備投靠曹操,曹操讓劉備擔任豫州牧。期間,陳到慕名投奔劉備,得劉備賞識。劉備將得自陶謙的千餘丹陽兵交予陳到。……建興年間,陳到擔任護軍、徵西將軍,被封為亭侯。?蜀漢建興四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欲移軍漢,永安太守李嚴移屯江州,留下護軍陳到鎮守永安,陳到被任命為永安都督,駐守於巴東郡,受李嚴統屬。……建興十三年末,逝世於永安都督任上。】(作者語:找資料的時候發現,陳到所率領的白眊軍,好像並不是由丹陽兵組成,而是西方的上等軍隊。不知道這西方是指的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