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尤其是自己過去的成就。他說:“這一行只能往前看,不能往後看。”

張忠謀進入德州儀器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個大考驗,IBM將一批自己發展出來的幾項產品移轉給德州儀器,其中之一,而且是最難的,就是由他負責。他領著幾位工程師,不眠不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將這項產品研究發展成功。成果卓著,而且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良率(半導體裡最重要的競爭利器,良率越高,成本就越低)甚至超過IBM的研究。他的表現驚動了當時德州儀器的總裁海格,對他開始另眼相看,希望培植他做德州儀器的研究發展最高主管。

張忠謀並不是學電子的,他的半導體知識都是靠這幾年邊做邊學的,而且也只有碩士學歷。德州儀器希望能送他進博士班讀書。“他們問我希望進哪裡讀,我說斯坦福,他們很滿意。”因為斯坦福是當時全美半導體研究最好的學校,當然也意味著很難進去、很難畢業,德州儀器的人覺得他很有志氣,要讀就讀最好的。

3年很快就過去了,張忠謀重回德州儀器,面臨更大的挑戰,也要締造自己的紀錄。

第一個紀錄,是把一個部門的營業額,一年之間提高一倍半。當時IBM需要一種電晶體元件,但德州儀器一直沒辦法供應,他的前任負責人開了數十次會議,仍然沒有結論。不是說開發不出來,就是說開發出來,IBM也不會要。但是張忠謀,這位34歲的經理一上任,開了兩次會,就指定幾位工程師一起去發展。在幾年的工作經驗裡,他累積了對IBM足夠的認識,他認為開發出來IBM一定會大量採購。果然開發出來後,需求應接不暇,營業額和利潤都呈倍數增長。那時候,他已管理3000位員工,營業額5000萬美元。

德州儀器總把他派到最艱難,但最有成長潛力的部門。35歲升任積體電路部門總經理、36歲升任副總裁,5年後,升任主管全球半導體業務的資深副總裁。現今全球半導體第一的英特爾當時不過剛在矽谷成立,營業額也不過幾百萬美元,而德州儀器已雄霸世界第一多年,呼風喚雨。在公司內,半導體業務佔德州儀器的50%,全世界六七萬員工,其中兩三萬員工都歸張忠謀管,那年他僅41歲。這位來自中國的資深副總裁,已是公司內第三號人物,僅次於董事長及總裁。

張忠謀躍登華人在美最高層經理人。

大企業是美國的典型產物,也是美國為白種人建構的最後堡壘,黃面板黑頭髮的他,如何攻進的?

他設定高目標:他一出手,就要爭世界第一。

目標一旦設定,他很少妥協。70年代,英特爾在儲存器市場所向無敵,很多企業抱憾退出,張忠謀堅挺前進,要跟英特爾拼到底。

他更以堅毅達成目標,例如當他剛回臺灣的時候,只學過兩年漢語的他,堅持在講漢語時。絕不夾雜一個英文字。

由於他從事的科技行業,日新月異,他勤於求知。“不管他到哪裡,他都要到書店。”一位接近他的人說。

另一方面,綽號“張大帥”的他也開始顯現威風,他要的報告,今天要就是要,絕不能遲交,作得不好的報告,往往丟回去重寫,給部屬的目標,遠超過他們的能力,“更無法忍受平庸、不努力的部屬”,“他講起你的缺點時,會一條條說盡,你會奇怪,他怎麼有那麼多材料可講。”他的舊部屬,現任臺灣積體電路公司總經理布魯克說。

性格過於剛烈耿直,不願與人妥協,阻礙了他晉升總裁之路,例如當年德州儀器總裁菲柏重視消費電子,不願大幅投資半導體,他在公司每個場合都大聲疾呼,不管總裁在不在場。

“我是容易發怒,”他承認,“但那是基於做事的熱誠,為什麼事情總是做不好呢?”基於做事的熱誠,在德州儀器,雖然步步高昇,他覺得責任更重,“升遷不應是一個人的里程碑,”他說,“人有旦夕禍福,美國企業也可能一夕大局突變,誰能說得準呢?”“一個人最大的快樂,應該來自做成一件事,而不是名利。”

◇改寫遊戲規則

他擬訂策略、督促部屬,為他們爭取公司資源,不時到實驗室鼓勵徹夜伏案的研究員,往歐洲拜訪客戶,來亞洲建立生產基地……

在德州儀器的1/4世紀裡,他打過無數場戰役,最著名的兩場仗,不但他記得,他的部屬記得,美國產業界也都記憶猶新。他推廣當時最新的半導體制程,席捲全世界50%的市場,成為產業標準;他首先發動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DRAM)市場之爭,英特爾曾是他的手下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