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受過特殊訓練的人,有特殊技能的人。
豺狼總是要吃人的,更何況在汪偽特務“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口號下,註定一些被俘抗日誌士的犧牲命運。
他們要鎮壓反抗的人,要轉嫁多次失敗的責任。
第三十七章.濃縮著人們的情誼
一.
殺戮,鞭笞,壓榨,在敵後淪陷區的苦難經歷如夢魘般侵蝕她們每個人的大腦。日寇這兩個字,像刀一樣戳進她們的心窩,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刻骨銘心的仇恨。
日軍在淪陷區推行“愚民”政策和“奴化教育”,企圖毀滅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
於是,日本法西斯的“大東亞共榮圈”,“日滿親善”和“武士道精神”成了學校教育的毒瘤。
日本鬼子侵華期間,多次頒佈雙好教育宗旨。
這充分說明,日偽辦學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將“日中親善”、“###防共”,“共謀東亞和平”,“抗日是害國”,“親日才是愛國”等徹頭徹尾的漢奸思想灌輸到純潔的青少年們的腦子裡去。
使他們沒有祖國觀念,沒有中華民族意識,更進而消滅他們的復仇心理,一切聽從日偽政權的擺佈,日本鬼子企圖亡我國家,滅我民族的野心昭然若接。
但淪陷區的人民沒有向日本侵略者低頭,“奴化教育”非但沒“愚”倒青少年們,反而激起了他們樸素的愛國主義情結,挺直腰板迎接那未來抗戰的曙光。
現在祖國對日的全面抗戰已經發動,並且大量消耗了敵人,日寇已疲於奔命。
咖啡是舶來品,剛傳入上海灘時,趕時髦的新派人物喝了,往往叫苦不迭,沒想到竟像咳嗽藥水一樣難喝。
慢慢地隨著西餐在上海灘的推廣和普及,咖啡也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所喜愛。
上海人有著喝咖啡的傳統。
如今;在這個城市裡;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街頭巷尾。
平底闊口的咖啡杯,身著制服的女招待;再加上一排排整齊的火車座;這些屬於過去咖啡館的標誌;依然能在老牌咖啡館裡見到。
畢竟懂得品味老上海咖啡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對於老咖啡客和老咖啡館老闆來說;老上海的咖啡是他們永恆的話題。往事如煙;只是咖啡會一直飄香。
同樣是在咖啡裡喝咖啡;老咖啡客們的講究卻很多,說起來也頭頭是道。
老咖啡客們至今仍念念不忘當年泡咖啡館的日子,DDS,沙利文,吉美都是他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尤其是上海咖啡館的前身CPC咖啡館,在老咖啡客的中間是鼎鼎大名的。
上海的老咖啡客們都明瞭這樣一個道理,煮咖啡如同大師演繹音樂作品;普通人聽來一樣的曲子;不同的大師能演繹出不同的風格。
徐先生便是這樣一位上海煮咖啡的大師,那些上海灘的老咖啡客們大都在年輕時就品嚐過徐先生的手藝。
當時光停駐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路和外灘的咖啡館內,暖意漸濃的午後,吸引著咖啡客們的;不僅僅是那淳香四溢的咖啡本身,還有那份置身世外的怡然自得。
炭火咖啡,抹香奶茶,巧酥冰沙。
入口即化的奶油蛋糕,不加糖的清咖啡,小匙攪拌咖啡時在杯沿發出的微響,咖啡壺上和陽光一般淡的煙篆,低聲的談話,味道非常不錯,消費也不算很高,它為人們營造了一方溫馨的天地,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相聚暢談的場所。
小小咖啡館,濃縮著人們的情誼。
二.
上海是個有豐富歷史內函的城市,積澱著深厚的文化,閱讀上海,也就是閱讀一部大百科全書。
如何去閱讀上海,也要試圖從文化的角度去探索應該從怎樣的角度閱讀上海。
通透的玻璃將四面的景色都拉到了眼前,讓我們可以一覽無餘地閱讀周圍的老房子,樹和人。
於是,上海的文脈便在我們面前綿綿展開。
黃色的霓虹燈似乎把黑色的夜空拉開了一道口子,由遠而趨近,便能看到美濃咖啡館的玻璃和粗礪的木柱結構,輕盈與凝重在這裡得到了組合。
高貴的紅酒與廉價的酒架形成了顯豁的對比,這種對比似乎有一種性別的含義,就如女性柔美的肢體襯托在男性堅硬的肌肉底下。
二樓的佈置簡潔而通透。
四面皆是玻璃,與外面的空間融為一體。
坐在這兒,猶如置身於一個大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