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中國抗日戰爭同時在正面與敵後兩個戰場進行,既有統一的戰略目標,又各自獨立對敵作戰,相互依存和配合。

這不但挫敗了侵華日軍“速戰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企圖,而且使侵華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而無法自拔。

1944年,日軍處境維艱,由於戰線拉長,使得日軍減輕了對敵後戰場的壓力,

為抗日根據地軍民轉入對日區域性反攻造成有利條件。

歷史告訴我們;抗日軍事鬥爭的環境;敵我力量對比;作戰物件的變化,是戰略轉變的客觀依據。

只有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審時度勢,抓住轉變時機,主動迎接挑戰,才能有效地實現軍事戰略轉變。

二。

為扭轉太平洋戰爭不利態勢,打通從中國東北到越南,緬甸的大陸交通線,日軍調集50餘萬兵力,海,陸,空軍配合,實施“一號作戰計劃”,開始了侵華以來在中國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由於這次進攻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和廣西,史稱“豫湘桂戰役”。

近百萬正規部隊進行了著名的長沙四次會戰以及衡陽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累計殲滅日寇20餘萬人。

在中國遼闊的抗日戰場上,湖南一個省區展開數次如此大規模的戰役,這在中國境內是獨一無二的。

而湖南戰場殲滅日軍數量之多,僅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萬餘人,這也是中國軍隊在其他戰區所沒有的。

在抗日戰爭中,日本軍隊將中國戰區35%的兵力投入了湖南戰場,被國民黨軍隊殲滅的日軍有近一半殲滅在湖南這塊土地上,這在中國抗戰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這是一個鉅變的開始。

在抗日戰爭的血火淬鍊中,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空前的程度。

日益成熟的中國人民,成為歷史和勝利的選擇。

中國在血泊裡站起,與侵略者真正的較量,在長江兩岸逆流展開。

日軍優勢太明顯了。

但是怎麼利用這樣的優勢和民族的思考與素質有關,在謀劃戰爭的整體設計上,日軍參謀本部,陷入了圈套。

於是,裝備精良的日本軍隊,註定在以後漫長的戰爭裡,無奈地與長江複雜的水網與山地地形戰鬥,不斷被消耗直到其侵略戰爭失敗。

這就是為什麼戰爭初期的華北平原大部分中國軍隊一戰一敗,而長江作戰,中國軍隊越戰越勇的主要因素。

日軍殘酷與血腥的非人道的可恥行為,特別是“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暴行,貫穿於整個戰爭的始終。

對重慶的“無差別”轟炸也是殘酷暴行的典型罪惡。

重慶在硝煙瀰漫的歲月,成為不朽的精神,激勵著全國戰場的抗日健兒。

在苦難的日子裡,重慶不屈地忍耐著,堅持著。

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中國必然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3個階段,相持階段到來的條件,是持久抗戰直到最後勝利的“樞紐”。

惟其如此,中國軍民才能不斷消耗敵寇的實力,壯大自身的力量,最終以弱勝強。

第一一一章。 寶貝美女別動隊

一。

日軍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不得不停止前進,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凌晨,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將軍,在佔據的武漢接到長沙起火的特工人員報告,說是長沙軍警有組織的進行的,他穿衣下床,在作戰室地圖前,站立良久。

他率領的日軍佔領武漢後,重勢將兵力推到岳陽,原本是為了鞏固武漢防守,並沒有南進的意圖。

他想:此時趁機南進,但佔領長沙後,武漢空虛遭襲怎麼辦?

他只得搖了搖頭,同時也深為中國人軍事戰略的無知而感到好笑。

當時長沙城的情況,已是草木皆兵,一片驚慌。

日軍逞其餘威,從武漢沿江西竄,已佔領岳陽,日軍飛機對長沙及附近城鎮大肆轟炸,各種傳言甚囂塵上。

有的說日軍已渡過汩羅河,都快到長沙城了,長沙專門放火的部隊,已經準備了汽油和高壓水龍頭等放火器材,只等一聲令下,便可大放其火。

當天深夜,市內天心閣附近失火。

自衛團的丁森等團丁,馬上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