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能並不是氣海,而是連線肉身與氣海的通道。
正如蒼舒問對中提到的連線實器與虛器的通道橋樑,許易被毀掉的可能並不是氣海,而是那根通道橋樑。
失去了這根通道橋樑,他無法感知氣海的存在,自然無法御使氣海中的真煞,便以為是氣海被毀了。
此點,極端類似,“我不感知便不存在”的唯心之論。
許易又設想,若氣海真的被毀,緣何那雄渾如海的真煞沒有爆裂炸出。
那無量的火之真煞爆出,他根本不可能還活著。
越想,許易越覺得青蒼問對中的揣測有極大的可行性。
而按照青蒼問對中兩位先哲論斷和預測皆被後來的事實證明為正確來看,許易的信心又增強了幾分。
他心道:若是僅僅只毀去了通道橋樑,相信修復的難度必定要比修復氣海低得多。
念頭到此,他反思道:思維的盲點,往往起於盲從,分明將“世人皆如是想”和“事實必如這般”劃了等號。
推而廣之,普天之下,也不僅僅蒼舒和青松子兩位聰明人,茫茫北境聖廷,悠悠萬載歲月,必定還有其他奇士窺破了其中關鍵,說不定便有哪家傳承有修復連線氣海的通道,也未為可知。
此番山陽老人古墓一行,許易旁的無有所得,唯獨收穫了信心和希望。
而相較其餘,這兩點對目下的他而言,便顯得尤為珍貴和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