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往下數,真人、步虛、還丹這三個境界的修士數目,就是萬萬比不得了。
以往他從來沒有在這個方面用過心思,信眾是有一點兒,但與門徒的概念差別太大。
他也知道影鬼在搞些明堂,可那些冠著“盤皇劍宗”名頭的人物也難以拿到明面上來。
能承繼上清道統的,思來想去,也只有思定院那幾位,修為又都弱了些……
好吧,除了無羽、迴風道士、張妙林三個,竟是再沒有能拿出手的人物了。
世間有哪個宗門裡面,步虛、還丹修士的數目,加起來都還不比不過大劫法宗師的?
話又說回來,那幾位大劫法戰力,能在法理上和上清宗掛鉤的,也是一個都無。
重振上清,任重道遠哪!
第三十七章 見面聞名 穹廬之秘(四)
坐在輦車中,餘慈苦笑。
思路固然清楚了,想到的全是種種不足之處,真正該怎麼做法,仍然沒有一個定數。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像他這樣,預都預不起來的,又算怎麼一回事兒?
他實在沒有這方面的天賦。當初朱老先生只讓他使上清傳承不絕,而未提及重振上清門戶,是否也有這類的考慮呢?
他並不沮喪,人無完人,認清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總比懵懵懂懂做蠢事強。
此時他雖然仍沒有想出個計劃來,卻也是明確了,有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夯實根基,是當務之急。
餘慈近段時間,也在研究宗門傳承之事,還從玄黃那邊抽了幾本相關的書看。
知道那些門閥大宗,最健康的人才體系,大約是一代、二代的長輩中,有地仙鎮壓門派氣運,再有數位劫法宗師,長年駐紮此界。
三代、四代修士裡面,出類拔萃的也能進入長生境界,再有大量的步虛、還丹修士,作為門派的基石。
據說,大型宗門每十位還丹修士中,便可穩出一位步虛強者,至於由步虛而成就長生真人的,則是三十取一,再往上的話,就要看機緣了。
像離塵宗這種,在大宗門中位置比較靠後的,地處偏遠,門人弟子少一些,比例要高一點兒,但也有限。
如此,大型宗門內,外門弟子、入室弟子、核心弟子加起來,總要有三五千人,。
但問題是,每三千六百年的天地大劫到來後,真界中,一眾劫修的傷亡率,高成八成以上,也就是說,五個人裡,才能有一人全身而退,其餘的要麼是身死魂喪,要麼是道基損傷。後者想再熬過下一回天地大劫,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大宗門閥很大程度上能夠削減損失,可若要維持宗門不衰,基礎的弟子還要再多三到五成,才能支應得起這一套進階體系。
如若不然,就只能往中小門派裡排去了。
所以說,興起一個宗門,尤其是夯實大宗根基,絕不是一時之功,而是幾代人的積累。
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時世間僅有的那些上清遺脈弟子,可以說是最最珍貴的資源。
當年上清鼎滅,固然大部分弟子都遭了魔劫,但總還有無羽、迴風道士的師長這類修士,星散四方。
一旦匯聚起來,有充足的資源供給,合適的秘法典籍,膨脹起來也非常快。
步虛、還丹有個幾十人,一兩代下去就是幾百人;有個幾百人,一兩代之後就是上千人;以此類推。
就是紫發道人這樣,非上清一脈,卻因緣巧合修煉了上清法門的修士,也是難得。
今日損折一個,未來還不知道會耽擱多少時光,才能再培養出這等修為的弟子。
如果有可能,餘慈真想將所有人都納入到神主網路中,但那樣和滅絕上清傳承也沒什麼差別了……
想到虛空世界,他心頭又是一動。
上清宗當年遭逢魔劫,真界的基業破敗乾淨,然而其開發的多處虛空世界裡,難道就沒有一點兒留存?
就算九幽冥獄這等不太適合居住、修行的世界,只要有一定修為,捏著鼻子,狠下決心,也不是不能活下去,
當年上清宗數萬英才,就沒有幾個心志堅忍,臥薪嚐膽的人物?
餘慈輕敲車壁,思路漸開。
這麼看來,太霄神庭真真是緊要之地,只有佔據了那裡,才能貫通與幾個主要虛空世界的甬道。
在此之前,不妨多尋找一些流落在外的,就像是紫發道人所遇的那類,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