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星是其冕,輔弼為其裳,左擎太乙,右持天鉤,北斗者,乘驥立戈,車走天河,斗柄所指,氣機匯聚,星海奔流。
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目睹法相塑就,也不知有多少人心神為之奪。
至少這邊的張天吉,已是扷舌難下,腦子裡乾脆一片空白,不知多久,才將斷掉的“絲絃”接續,然後相關的情緒念頭才一發地噴湧出來:
紫微帝御,太霄真宰!
也是這一瞬間,張天吉忍不住扭頭,雖然明知什麼都看不到,但他還是極盡目力,遙望東北方向。
他似乎看到、聽到,在那幽暗冰寒的洗玉湖底,萬千上清鬼靈、星君道兵齊發讚歎,頂禮膜拜。
道尊在上,真真出大事兒了……
第三十章 紫微帝御 太霄真宰(中)
當年上清宗以四方八天的架構,成就太霄神庭,又分立四御,統御諸天。
其名由道經中來,便是玉皇、紫微、勾陳、后土。其中:
玉皇帝御總括萬有,決議定策;
紫微帝御掌控中樞,排布神明;
勾陳帝御統御道兵,征戰殺伐;
后土帝御調控靈脈,運化元氣。
相應帝御入主,就是太霄神庭發揮最強力量的保證。
這裡面,玉皇代表宗門意志,是由上清宗最核心的修士——絕大多數時間是由掌教親領,但真正主控神庭中樞,為其提供源源不絕動力的,卻是紫微帝御。
事實上,每一尊帝御都代表著一部極其上乘的法門,修煉到極處,存思召神,自成無上神通。
這類法門神通又極是艱深,就算上清宗人才濟濟,也不能保證“四御”之法代有傳承。
若真如此,上清宗第一個要保的,必是紫微帝御無疑。
紫微帝御又號“眾星之主”,是周天星君中最尊者,以其為核心的星君體系,也是太霄神庭中神明系統的主體,上涉尊神,下關道兵,更是神庭基本結構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據說當年太霄神庭癱瘓,諸天神明被天魔所汙,便是由於當時的紫微帝御修為境界尚有不足,主持太霄神庭力不從心,為了提升神通法力,不得以用了類似於“心魔精進”法門,被魔頭趁虛而入,釀下大禍。
當然,也有說這本就是魔門處心積慮的陰謀的……
不管怎樣,紫微帝御對於上清宗、對於太霄神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故而又有一個稱號,即“太霄真宰”。
張天吉當年也是親眼看到太霄神庭墜落的當事人之一,雖是數百年過去,當時心神凝滯,啞然無語的狀態,仍記憶猶新。
當初他愣怔的程度有多深,如今心絃震動就有多麼激烈。
如果,如果……
如果太霄神庭真的重立於九重天上,北地、玄門,乃至於整個修行界,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他想不到,也不願去想。
有人因為紫微帝御法相之事,心中糾結,作為當事人,餘慈的心思則要專注太多。
如今他不知道,也不會去理睬“紫微帝御”的背景,他甚至沒有受到這尊法相之後,直趨無上之境的神通法力影響。
他能夠感覺到,當法相凝就之後,諸天星力活躍得過份,氣機的靈動也是前所未有,某些星辰投影甚至都要自發勾連在一起,通脈貫竅,化生靈性,彷彿隨手一捏,就可以捏個“神明”出來。
可這又如何?
統御神明、道兵或許聲勢驚人,應對同級或較低層次的對手,最是便利,可若對上羅剎鬼王,未免就有些花哨了。
餘慈不為所惑,他要的,是貫通動靜、生死法則之後的境界法理,是駕馭億萬裡開外凌厲鋒芒的掌控能力,更是與此界最強存在之一正面對沖、不避不讓的強絕意志!
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不管那紫微帝御法相如何展現,都不過是他統治力的自然運化,是附加的華彩光環。
勝,自有無上威嚴;敗,也就是一個笑話。
這一刻,幾欲塌陷的天地法則體系,將一應法則、元氣,以及與之相關的巨量資訊,都傾注過來,勢頭不像東華虛空時那樣猛烈,卻是綿延不絕。
千變萬化的法則、質性混雜的元氣、洶湧澎湃的資訊,都要由余慈接收、承受,並且消化。
在這樣連續的沖刷下,他的意志沒有受到汙損,反而愈發地光潔堅硬,不為任何因素而動搖。
自然,既定的目標,也不會有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