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刃,倒有惑敵之能。
試了一回,餘慈心中就有了譜。馭使上乘劍器,沒必要使那些稀奇古怪的手法,此劍也是一樣,只是要他將劍意運化做到極致,這正是論劍軒對劍意純化的要求。
不過,餘慈還有別的打算,當前卻不是時候,他先收劍,再次謝過魯德。此時何清卻是一笑:
“此劍可有名目?”
餘慈和魯德對視一眼,這件事兒還真沒想過。不過兩人也不關心這類形式,對視一眼,魯德示意小輩動腦筋,餘慈就隨口道:
“那就叫七星劍吧。”
真是完全沒有誠意的名字!不過魯德渾不在意,咧嘴笑道:“就是七星劍了。”
餘慈也笑,但接下來,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魯德對何清的敵意,就是個瞎子都能感覺出來,他們都是長輩,且又不是於舟、解良那種“鬧彆扭”的狀況,餘慈可不能摻合進去。
還是何清先開口,招呼一聲“魯師兄”,魯德冷眼看她,良久方道:
“你那邊進度如何?”
“推演進度緩慢,還是我的修為拖累,僥倖最近有劫來之兆,或可打破長生關,那時,大約就無礙了。”
魯德臉色微有變化,上上下下打量何清幾回,嘿了一聲:“那還真要恭喜。”
何清頷首不語,倒未見什麼喜色。
所謂長生關,又曰長生劫、三大限。即駐形關、七情關、天妒關。其中駐形關是人之生機壽元之限、七情關即心魔之屬、天妒關即為天地劫數。這三關平日裡就輪番攻來,是長生路上最常見也最兇險的關礙,而在修士真正破開“有限”之禁錮,達成“無限”之長生的那一刻,這三大限將齊齊攻至,務必毀之而後快。
以何清的性格,沒有七八分把握,不會說出那樣的話,也就是說,宗門第五位長生真人,也就是這段時間的事兒了。
至此,魯德再沒有什麼話說,叮囑餘慈幾句,便揮袖放出火光,轟鳴聲中,以玄陽火遁之術遠去。
更早些時候,護樓法聖已無聲退去,此時虛空中只剩下餘慈與何清兩人,氣氛反而好轉了些。
何清便對他道:“我看你剛才出手,傷勢應是已無大礙,這很好,但那畢竟是傷筋動骨、虧損元氣的大傷,以後不是必要時,不要動手,免得損了根本,日後悔之不及。”
餘慈喏喏應是。何清又問他最近的功課,聽說他只是在祭煉法器上下功夫,笑了一笑,也沒再說什麼,點點頭,便飛上雲霄。她本來就是感應到域外天魔侵入摘星樓區域,才下來看看,此時自然是回去閉關了。
見周圍無事,餘慈也不再找事兒,回到摘星樓上。他新得了七星劍,對名字一類不在乎,可對劍器本身,卻是相當重視的。
稍稍定神,七星劍無聲出鞘,寒意森然。
全天下祭煉劍器的,從來沒有說用什麼符籙之類,概因正宗祭劍,需是用自身精血元氣溫養,以劍意磨合,身劍渾融一處,無有絲毫破綻,方是大道之途。刑天、曲無劫所謂“純化”,也是如此。有此要求,“劍在人在,劍亡人亡”,也是理所當然。
然而餘慈也記得,無論是刑天還是曲無劫,都明明白白地說,他今生已不可能在劍意“純化”上有大的成就,以他們的修為見識,這顯然已經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餘慈心念強韌,卻不是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的人,既然此路不通,他自然會去試探別的路徑。
手心抹過劍刃,鋒芒撕裂皮肉,鮮血流下,在劍身劃過,竟發出低低的鳴音。以鮮血為介質,餘慈施展“血祭”之術,短時間內能夠使七星劍與他氣機互通,以廣義的“物象”之理,心內虛空就有此劍一個位置。
餘慈以流血的手握住劍柄,自然生出血肉相連的感覺。他持劍擺了一個架勢,似乎前方有一個無形的敵人,凝立半晌,其間他自然而然地摒住呼吸,當心眼手膽均混化在一處,到達最佳狀態,他心念觸動:
“顯化!”
心內虛空,餘慈站在孤島上,前方當真出現了一個影子,卻沒有一個確切的形象,這個影子可以是任何人,從不入流的顏道士、證德等,到屠獨、金煥、南松子,還有伊辛、文式非,甚至是大梵妖王、曲無劫一類最頂尖的存在。
影子時刻都在變化,餘慈的劍勢相應微調,腳下也慢慢變動位置。但無論如何變化,只有某個元素,始終如一。
孤島中心,生死符無聲翻轉。
是的,只有應敵時,以生死為注,爭搶一線之機的根本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