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天下‘縛鬼符’凝而成鏈的有二十二種,你學的是哪個?”

此言雖也是考較,但與前的問題就完全是兩個層次了。餘慈微怔,待看到他努力維持的專注姿態,又怎會不明白這位仙長的用意:解良也是後悔了,他在努力消除前面的不快氣氛,只是顯然不太擅長這種手段,方式太過笨拙。

餘慈當然不會揭穿他,而且在努力配合他的態度:

“稟仙長,是陰都黑律縛鬼符。”

“是嗎,確實是玄門嫡傳。”

解良不是口舌便捷之輩,剛剛那長篇大論,是他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觀點,才能說得流利,眼下想著轉移話題,一時間卻是找不到合適的言語,憋了半晌,才又擠出一句:

“那符書可否借我一觀?”

這話其實是唐突了,不過餘慈也不在意,忍著笑取出了《上清聚玄星樞秘授符經》,雙手奉上。

解良雖是心有旁騖,禮數還是周到,仍不忘道聲謝,同樣雙手接過。

只是看他那眼神,心思根本不在符書上,只將經卷握在手中,皺眉沉思,天知道他能看出什麼玄機來。

此時,還是於舟老道開口,打破尷尬的氣氛:“解師弟是宗門同輩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雖是兼通多門,但最擅長的還是符法,今是在顯德殿中,你是見識過了。”

餘慈應聲道:“弟子受益匪淺。”

乾巴巴的一句話當然不行,餘慈也努力地羅織詞彙,還好,他對顯德殿上的課程印象很深,不怕沒有話說:

“仙長開場三句要緊的心法極妙,雖然弟子也在符書上見過,可將三句那般順序排列下來,就別開生面,讓內裡關係一下子明白起來。至於後面戒律、貫氣法和周天運盤術……唔?”

餘慈忽然有些感覺。解良在顯德殿中所言,好像也和開頭那三句一樣,帶著層次關係。按照解良的說法,戒律是最貼近“純粹之理”的標準,這應是最宏觀的層面了;隨後的貫氣法則應是宣示某種符法真意,稍次一級;而到了“周天運盤術”,不是道法,而是某種精簡、急就的技巧,自然等而下之。

現在想一想,當時在顯德殿上,滿殿修士,聞戒律而昏昏然、見貫氣法而茫茫然、睹“周天運盤術”則雀躍不已,豈不是從另一個方面符合了經書上“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之類的說法?

一念既出,他微有汗顏,又有些明悟。等醒覺過來,卻見於舟和解良都在看他,只不過前者疑惑,後者若有所思。

餘慈見解良眼神,便忍不住心中疑惑,脫口問道:

“敢問仙長,運使‘周天運盤術’是否有什麼忌諱?”

這已經不是在刻意活躍氣氛了,而是依著白天的感覺問出來的,當時他覺得解良說起“周天運盤術”的時候,情緒略有變化,便留了個心眼兒。但此刻開口,卻不是簡簡單單地詢問,而是對解良用意的試探。

解良似乎比前面要專心點兒,聞言淡淡回應:“捷徑要在道中求,而非在術中求。我傳道授法,滿殿弟子不能領會,只好傳以詭術。倒是你能問出這話來,便有感應,很不錯。”

再看他一眼,解良終於攤開了手中的符書。原本神情還是平靜無波,可在看到經文總綱時,他臉上便顯出意外和關注的神色,與素來平板的表情對照,分外明顯。

他沒有刻意掩飾,所以屋裡幾個人都看到了。餘慈奇怪之餘,也見到寶光向他眨眼,似在詢問究竟,至於老道,乾脆側過身去,和解良一同觀看符書。

解良已經完全將身邊幾人忘掉了,與先前禮數週備的模樣截然不同。他從總綱文字看起,一路後翻,不過小半刻鐘便把整卷符書看了一遍,然後又從頭看起,這回就要仔細多了。

餘慈和寶光兩人只能擠眉弄眼,不敢有半點兒聲息。

好半晌,還是由於舟老道打破了室內靜默:“符法我是不懂的,不過,觀絲帛上的刺繡的針法,細膩繁密,偏又層次分明,施展開來如浪捲雲舒,數萬言,千餘圖示,看似若斷若續,其實一氣呵成,好生悅目。若刺繡此人使劍,必然極是了得。”

解良嗯了一聲,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應,又看了一會兒,方道:

“這裡面有一道‘玉音乾元丹天雷法’,後附咒文有些缺憾。這破綻在六百年前普遍存在,便是符法大家也不能免俗,直到八景宮的辛天君完善此咒並公諸天下,才都改正過來。但此前的製作的符書經籍上,卻是沒有修正的。”

他的意思就是說,此卷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