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孫中山創立了黃埔軍官學校,蔣介石任校長。何應欽同蔣介石是日本士官學校同學,回國後又同在“護軍都督府”共過事,靠著這些機緣找上門去,果然被蔣重用,被任命為少將總教官。以後蔣介石又把學校教授部主任的差使交給何應欽幹,他帶著屬下的劉峙、顧祝同、錢大鈞、陳繼承等一批教官,幹得越來越起勁,深得蔣介石的歡心。蔣介石建立黃埔黨軍時,將第一期畢業的學生編成兩個教導團,何應欽被任命為第一團團長。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軒,山東省樂陵縣人。陸軍上將。長城抗戰時為第三軍團總指揮兼29軍軍長。
宋哲元7歲隨舅父讀書,以後在家鄉從教數年,擔任小學教師。1907他22歲時考入北京武衛右軍隨營武備學堂,受訓五年。1913任馮玉祥團哨官,營副;1915年升任團副。1921入陝討伐陳樹藩,灞橋一戰以首功升任43團團長。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再立新功,晉升為第25旅旅長,成為馮玉祥的“五虎將”之一。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成立國民軍,宋哲元任11師師長。1927年隨馮玉祥軍入陝,解西安之圍,就任第2集團軍第4方面軍總指揮;同年11月就任陝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隨馮玉祥參加討蔣的中原大戰,失敗後任29軍軍長。1932年8月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1933年率部參加了長城抗戰,為喜峰口方面主力軍。侵略成性的日寇又出兵侵佔我山海關,隨即在空軍配合下長驅直入我長城一線,宋哲元得令後立刻率領軍隊,奮勇投入到抗擊日寇的長城戰役。從3月9日到4月13日,29軍將士在喜峰口殲敵3000有餘,於是一場時稱“喜峰口血戰大捷”的戰績轟動了全國。
何基灃,河北藁城縣人,出生於1898年10月,他先後畢業於保定陸軍學校和北平陸軍大學。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中作戰勇敢、機智多謀、深受軍隊官長的賞識,也很受戰士們的愛戴,所以提升很快,以後成為著名抗日將領趙登禹將軍的得力助手。喜峰口戰役後,何基灃將軍因戰功卓著從副旅長提升為旅長。“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何基灃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向戰士發出與盧溝橋共存亡的指令。1939年1月,何基灃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第77軍任副軍長時,曾多次支援幫助黨的抗日救國活動。1948年,率部起義。1980年,病逝於北京。
趙登禹(1900~1937)民國抗日將領。字舜臣,山東菏澤人。陸軍上將,第132師師長。1914年入陝西第16混成旅,後隨旅長馮玉祥入川,轉戰各省。從1922年任排長後,到1927年已升任旅長。
1933年長城抗戰中,身為29師軍37師109旅旅長的趙登禹奉命堅守喜峰口,由於火炮很少,白天受到日軍轟炸,而不能將其壓住,趙登禹根據敵情,及時組織部隊利用夜色的掩護,夜襲日軍陣地,用大刀片砍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砍出了中華民族的骨氣,還砍出了一曲風靡全國的《大刀進行曲》。使得日軍不得不放棄佔領喜峰口的企圖,這是自“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趙登禹也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日軍在退回承德後追悼陣亡將士時宣稱,這是日本軍侵華以來,“前所未有的恥辱”。戰後,趙登禹因功升任29軍132師師長。1936年1月,授予陸軍中將。1937年7月28日,在守衛北平南苑的戰鬥中,不幸與副軍長佟麟閣將軍先後殉國,終年39歲。7月31日,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張自忠 1891。8。11~1940。5。16抗日殉國將領。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4年投北洋陸軍第20師當兵。1916年入馮玉祥部,從排長遞升至旅長。1926年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副官長。1927年任第28師師長兼潼關警備司令。翌年先後任第25師師長、開封警備司令和第2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治軍嚴明,長於帶兵練兵。1929年升第11軍副軍長兼第22師師長,年底部隊縮編任第6師師長。1930年參加蔣馮閻戰爭。次年所部被蔣介石收編為第29軍第38師;任師長。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在喜峰口前線重創日軍。1935年6月任張家口警備司令。11月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1936年6月調任天津市市長。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時,受第29軍軍長宋哲元委任;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及北平市市長。平、津陷落後,於9月3日潛離北平(今北京)。11月被任命為第59軍軍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