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的國家的使臣,使之免予遵守中國的習俗。曾李師徒的建議無疑又遭到了保守派官員激烈反對,他們堅稱“祖宗之法不可變”,“絕不可從外國之風俗,變華夏之禮制”。
連外國公使覲見都反對成這個樣子,一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也還沒有解決,就更不用提派使臣去外國道賀了。按照他們的理論,天朝上國,遇到這種事,都是派使臣去外國宣旨冊封,哪有去道賀的道理?
慈禧太后越說越怒,“人家法蘭西國主送還國寶,我還想派個人去答謝呢,順便看看能否交涉,將其餘的國寶也要回來,他們上摺子反對,說寧可國寶不要,也不能示弱於法,派個人去交涉,怎麼叫示弱了?我要修園子,他們說沒錢,好,不用國庫的錢,用海外殷商的報效,他們又說這錢用不得,用了就是以夷變夏!真是豈有此理!”
恭親王聽著慈禧在那裡咆哮,心裡明白慈禧太后已經拿定了主意,一顆懸著的心漸漸放了下來。
既然太后同意了,下面的事兒,應該還不算難辦。只是少不得又要和那些保守頑固的傢伙們唇槍舌劍一番了。
“六爺覺得,這事兒該怎麼辦才好?”慈禧太后問道。
“回皇太后,臣以為,這使臣該派還是得派的,斷不可為了區區虛名,礙了兩國交好。”恭親王想了想,答道,“只是這使臣去的名頭,不可說是道賀,得換換才成。還有這人選,也需仔細斟酌。”
“這樣吧,叫大起兒,朝會議一下這事好了。”慈禧太后起身道,“使臣是必須要派的,這一塊兒無庸置議,要議的,是去的名頭,還有人選。”
“臣領旨!”
當眾臣齊集勤政殿時,好多人驚訝的發現,不但同治皇帝和恭親王全在,在簾子後面,兩宮皇太后竟然也是全在。
看到不常出現的慈安太后也現身朝會了,眾臣都預感到了今天的朝會的非同尋常。
自咸豐帝死後不久,慈禧與恭親王奕忻定計,發動祺祥政變(辛酉政變),處死了肅順等輔政八大臣,奪取了清王朝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