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信把頭一點,高聲道:"文若說的極是,可文若想過沒有,自有漢以來,倭國一向臣服,何以今日竟敢縱兵渡海來犯,此皆因倭人得知我中原大亂,以為有機可乘,才遣人來劫掠青州沿海各地."
荀彧點頭道:"主公所言甚是,只是他們已被主公全部剿滅,狠狠的教訓了他們一番,想必從此不敢正視中原."潛在的意思就是既然已經教訓了他們一番,此事也應就此瞭解,何必為此大費周折.
趙信知道荀彧說這話的意思,便道:"倭人本為屬國,今卻行趁人之危之事,其心可誅這四個字是絕對逃不掉的,這點想來文若也是認同的,這姑且不談.倭人在青州沿海各地所行燒殺劫掠之事,文若和奉孝是沒有見到,補之與我可是親眼見到的,其人行徑簡直禽獸不如,令人髮指,只此一點,就決不能輕易放過他們."趙信說話時深惡痛絕的神情令荀彧、郭嘉二人震動不已,不由一齊看向龍充.後者無言的點點頭,看來是想起了那幾日的所見所聞,心情也很是沉重.
荀彧默然.郭嘉多少聽過一點倭人的行徑,但沒有親眼見過,感受也不是很深.再說在這亂世,人命如草芥,死一些人是很平常的.
趙信掃了三人一眼,沉重的道:"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今國中大亂,戰禍連結,四方異族全都虎視眈眈,屢有進犯中原之意.倭國離我甚遠,我所取的就這一個'遠'字.正因為它遠,又隔著海,所以才要藉此機會不遺餘力的將其掃平.其他各族聞知,必不敢再生窺視之心.如此一來,可免除一些刀兵之禍."
自黃巾亂起,國中兵禍連結,日漸孱弱,無暇外顧,致使許多異族趁機而起,尤其是北方的鮮卑、烏丸,西邊的羌族,屢次寇邊,劫掠州郡,搶男虜女,囂張日甚,這些荀彧、郭嘉、龍充也是深知的.聽趙信這麼一說,都不由得眼睛一亮,此正所謂殺一儆百.倭國距離如此之遠,尚且被蕩平的話,其餘各族尤其是北方各族恐怕不得不好好思量一下,一般情況下必不敢再輕易進犯.不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與人抗衡的實力,誰敢輕犯趙信虎威.由這一點看來,就是花再大的氣力去征討倭國都是值得的.
荀彧再也無話可說,可以說已經徹底被趙信說服,不,應該是徹底認同趙信的主張.
趙信之所以不遺餘力的說服荀彧,是因為荀彧在成立海軍一事上起到關鍵作用,要是荀彧能一心支援此事的話,只要他上心,事情會進展的快一些,順利一些.當中涉及到太多的環節,許多地方都需要他出面調節.造船、募兵的財力物力也能更好更快的到位.否則若是趙信沒先說服荀彧,而是強自下令施行此事的話,事情也不是不能辦,但荀彧多少會有些不情願,甚至會有牴觸之心,這樣一來,各種事宜遷延日月不說,得不到荀彧的有力支援,各個方面的協調恐怕會大成問題.這也不是說趙信制肘於荀彧,要看荀彧的眼色用事,主要是趙信需要荀彧心甘情願的辦理此事.
連荀彧也同意了,郭嘉和龍充就更沒什麼意見了.何況,龍充私心裡只怕希望趙信花越多的精力在此事上才越好呢!要是趙信真的無法說服荀彧的話,只怕龍充會站出來想辦法幫趙信說服他.總之,一句話,能因此把趙信拖住越久越好.
事情定下之後,四人開始商議一些關於成立海軍的細節.主要是造船方面和兵馬操練方面的問題.當務之急是趕緊籌備建立一個大型船塢來建造海船,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趙信的意思要將原來建造江上戰船的船塢擴建,同時建造海船和一般戰船.這樣一來,在原來的基礎上發展建造海船也比較容易.其實對於造船技術趙信倒不是很擔心,相信以現有的技術定能建造出大而堅固的海船來.早在秦始皇時期,徐市就曾領數千人坐船東渡倭國,所以趙信堅信現在的技術已經足夠.何況趙信從那留下的兩個倭人口中得知,倭人並不是從倭國直接渡海而來的,當中曾在馬韓中轉.為征討倭國,趙信曾研究過這時的圖籍,加上他自己的地理知識,選定了進軍的路線.從青州出海,到馬韓,再沿海岸線南下,到馬韓南部,再渡海去倭國,這條路線最理想不過.
關於建造的海船的規模和數量:結合從倭賊手裡奪過來的海船的規模,初步定下了每條船要能載人一千三百人左右的規模.數量則根據設想的造船能力,初步定在六十到七十之間.
兵員則從沿海各地募集.至於其他的細節當日是來不及相商了,只好放到以後再商議.!~!
..
第一百三十四章 選將用事(上)
Www!心中所想的三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