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腳之後,陳皇后流了很多血,雖然請了御醫過來,但是最後還是一屍兩命。這一點倒是明朝皇后出身小門小戶的好處了,不用擔心真像封神演義中那樣搞出東伯侯造反的事。陳家不但什麼也做不了,反而嚇的人人自危,連門都不敢出,皇帝也沒有什麼懺悔的表示,正在準備找機會,連皇后家的爵位都削了。
張氏對於這起事件自然是不滿意的,可是蔣氏還在,兩個聖母之間,正好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她也沒法因為這點對皇帝做什麼,只能繼續催促著立後。不過嘉靖反倒是對立後不太熱衷,只在私下裡向皇姐表示,準備把雪娘娶過門來。
算算年紀,雪娘已經得算這個時代的大齡女青年,如果不過門的話,可能就要做老姑娘了。楊承祖想的本來是徐徐圖之,自己把方文冕閨女弄進宮,就是個試探,將來逐步讓更多的大臣之女進宮為妃,最後破除皇后出身小門小戶這個規矩。看來萬歲現在,是等不了了。
“誰讓你是他的姐夫,又是他的兄長,這個忙你不幫誰幫?所以不管你怎麼難做,這事都是要做的,否則的話,我先跟你沒完。”朱秀嫦往日裡始終是女強人形象,可是在楊承祖面前時,卻樂得撒嬌耍賴。
楊承祖只好先點著頭,算是原則上答應,自己將來再想辦法。原本出征屯門軍餉結餘,加上佛郎機租地款以及戰利繳獲等等,他這次盈餘超過百萬。本著功忠體國的精神,與天子對半分,將五十萬銀直輸內帑,可是居然被戶部從中敲走二十萬,他心裡很有些不滿的。現在看來,這筆錢,居然有點聘禮的意思?
不等他想著該用什麼話說服孫交,朱秀嫦那裡又丟擲第二個訊息,永淳公主,又被張家惦記上了。
第九百零六章萬家生佛·千夫所指(上)
謝家雖然沒退還永淳的庚貼,現在都已經滿門抄斬,男的殺頭,女的入教坊司了,這門姻親也就沒人真的在意,永淳固然可以守著望門寡不嫁,再找個夫君也不是不行。雖然現在大家在倡導理學,要求婦女守節,可是謝家是通倭被抄家的,再要公主為這樣的人家守節,這種話怎麼張的開口。
當初對謝家實施的嚴懲,其實有點用力過猛,不過天子的本意就是殺一儆百,警告一下東南大族豪門。加上證據確鑿,通倭這事性質也有點惡劣,朝中的官員不好出來說話,最終導致這個幾百年名門最終破滅。楊承祖又從謝家抄出了不少比較可靠的證據,證明了謝家通倭,以及收買朝內官員,為他們走私打掩護,或是煽動朝廷禁海。
因為這件事,後來有一些中低層的官員落馬、貶謫、發配地方,在朝廷上很是鬧出過一段風波。現在這件事過去了,公主的事,就又被張家提了起來。
與上次不同,這次張家端出來的,不是張嗣宗那種歪瓜裂棗,而是一個名叫張文豐的正牌舉人。對於大明駙馬群體來說,即便是個秀才出身,在這個群體裡都得算高階知識分子,舉人由於有了選官資格,一般是沒人會去當駙馬的。
與張嗣宗那種二世祖不同,張文豐是正經的寒門貴子,雖然是張氏宗族,但是自身是宗族裡的遠房弱枝。從小沒受過張太后什麼幫襯,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奮鬥成了舉人,然後才在家族裡有了立足之地,屬於奮鬥成材的勵志型人才。
這樣的人一般來說都志存高遠,而且他年紀也不大,今年剛剛過了二十,未來前程不可限量,不知道張氏用了什麼辦法,才讓他答應當這個駙馬。
這個人的相貌永壽也是看過的,確實稱的上儀表出眾,英俊瀟灑,為了避免謝昭那種事重演,還特意派了人到老家查了根基,證明他絕對不是禿頭,也沒什麼惡疾。即便是蔣氏和嘉靖,也對這個張文豐挑不出毛病。
從另一方面看,這其實也是張家在向皇帝示好,隨著萬歲一天天長大,張太后一天天衰老,張氏想要維持這個富貴,就得有新的關係。如果張文豐可以尚主,那麼張氏宗族的富貴可期,反過來說,太后現在還是有點勢力的,這部分力量也會因為聯姻的關係歸順到皇帝手下,於大局上也頗有幫助。
永淳自己先是一個駙馬被流言搞掉了,又一個駙馬死的不明不白,隨後連駙馬的宗族都被屠了。自洪武之後,大明已經很多年沒出過這麼剋夫的公主,其實名聲已經很有些不好聽,找一個張文豐這樣的駙馬,怎麼看,也是良配中的良配。要說問題的,那就只有一個,永淳自己不願意。
她雖然說出的理由是什麼守節啊,要講究節烈啊,可是這種理由實在是騙不了人,永壽看著楊承祖,一雙鳳眼內,暗藏著幾分玄機“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