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植第一年只給王雀配十個人。
王雀愣了愣,看著李植有些發呆,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六兩月錢一年可以拿七十二兩銀子。王雀再會種田,收入也有限,一年哪裡能賺到七十二兩銀子?李植一下子給他這麼好的事情做,還管十個人,讓他有種躍入龍門的感覺。好久,他才大聲說道:“大人,願意的,我願意的!”
李植說道:“好,我回頭就給你僱十個識字機靈的人來,作為幕府農事廳辦事員,聽你指揮。今年范家莊和靜海縣冬小麥的豐收,就靠你了!如果經你指導的農戶收成好,我給你獎金!”
####
李植準備將一些有用的傳統裝備配置到部隊中。
首先是鐵蒺藜,鐵蒺藜是一種軍用的鐵質尖刺的撒佈障礙物,一般用生鐵鑄成。成品有四根伸出的鐵刺,長數寸。不管鐵蒺藜如何著地,總有一根刺朝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因此得來這個名字。
李植準備做的鐵蒺藜每根刺長二厘米,鋪在地上如一片針芒。在地上鋪設一些鐵蒺藜後,敵人根本沒法近身。敵人想要靠近必須慢慢清理地上的鐵蒺藜,清理完才能衝陣,這就給李植的步槍手更多的射擊時間。
主意打定,李植就讓鐵匠們開始製作。如今李植用鏜床膛制槍管,一個工匠七天就能生產一把步槍,五百步槍工匠一個月能生產兩千多把步槍,完全能滿足李植士兵的步槍需求。現在李植除了讓士兵人手一把槍外,還有庫存步槍四千把。再生產庫存步槍已經是浪費了,李植四月份就讓鐵匠們停止了生產,如今這些鐵匠剛好可以來生產鐵蒺藜。
鐵蒺藜很小,鐵匠們一天能鑄造一百個。每個鐵蒺藜中間還有個孔,每五個串成一串方便鋪設和收起。李植計劃讓一個士兵攜帶二十串,打仗時候往陣前一鋪,讓陣前的二十米變成敵人的地獄。
可以想象清軍或者流賊在李植的火槍陣前被鐵蒺藜攔住,進退不得,不斷在步槍射擊中倒下的情況。
除了鐵蒺藜,李植還造了一輛望杆車。
望杆車是一輛大型戰車,上面設定高大的望杆,望杆足足有十五米。這望杆上面有一個瞭望手的木板椅子,讓瞭望手可以爬上去坐著,不斷觀察戰場的情況。李植給瞭望手裝備望遠鏡,讓瞭望手可以觀察周圍的情況。
車子造好後,李植在范家莊附近試了試,發現瞭望手在望杆上可以看到方圓十幾裡內的全部情況,可以大大地彌補斥候被壓制時候的偵查能力,十分的實用。(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外科醫生
李植決定為自己的虎賁師配備一些醫生。
戰地醫生對一支軍隊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醫生能夠救治受了創傷計程車兵,直接決定了傷員的生死。如果一支部隊有好的醫護人員,士兵就不會那麼畏懼受傷,這將直接提高戰場上士兵計程車氣和戰力。
部隊需要的醫生主要是外科醫生。目前李植在天津並沒有找到好的外科醫生,虎賁師在醫護人員上也幾乎是空白。對於千方百計提高虎賁師戰鬥力的李植來說,這一個短板是亟待彌補的。
李植沒有學過醫,沒法自己培養外科醫生。但李植知道不少現代醫學的知識,相信可以憑藉這些知識升級這個時代的醫術,提高明代醫生的能力。
李植多方打聽,得知在京城有不少優秀外科醫生。尤其是京城城南柳條巷子裡有一位外科名醫叫做申餘吉,善用針刀之法,能正骨會消膿,活人無數。李植暗道這便是自己需要的外科醫生了,便帶著銀票上門拜訪。
李植帶著儀仗打著旗牌進了京城,找到了柳條巷子。到了那裡打聽了一陣,找到了申餘吉的醫館。那醫館不大,也就是一個尋常院子,外面掛著一個迎風招展的“外”字招牌。
李植送上名帖,過一會便有一個郎中打扮的年輕人出來迎接。看到李植穿著二品官袍,打著旗牌,那年輕人倒也不緊張,只施了一禮,便淡淡朝李植說道:“官爺裡面請。”
李植見那年輕人的沉穩,就知道這申餘吉確實是個名醫,恐怕救治過不少當官的,所以他的學生弟子見到自己的官服儀仗才這麼淡定。李植點了點頭,邁步走進了申家醫館。
到了裡面一看,那院子裡有不少學生弟子。有一間廂房裡圍著二、三十個年輕人,李植拿眼睛往那廂房裡一看,看到幾個年輕人正拿著刀在一具屍體上解剖研究。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也站在那屍體旁邊,正在指導年輕人用刀。
李植走進申家的大堂等待了幾分鐘。那個解剖的中年人棄了那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