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種千里鏡只能放大數倍映象,遠不如李植的望遠鏡,但對於皇太極來說也是難得的寶貝了。他行軍打仗便把千里鏡帶在身邊,一旦行到視野開闊的地方,便拿出千里鏡眺望遠方,瞭解軍情。
比起斥候回報的第二手資訊,用千里鏡眺望獲取的軍情是第一手資訊,不會有差池,更為珍貴。
皇太極看著遠處的大筆山,見負責建設山壘的多爾袞防禦得頗為嚴密,沉吟不語。
皇太極身後,一眾滿清親王、郡王、貝勒、固山額真等濟濟一堂,全部站在山頂的平臺上,等著皇太極說話。
皇太極放下千里鏡,說道:“鄭親王,你說李植所有計程車兵都穿著盔甲?”
濟爾哈朗在何家坳大敗而歸,折了皇太極的愛將鰲拜,本來是十分惶恐的。但皇太極聽了濟爾哈朗的戰情描述,知道李植的兵馬配置後,卻沒有責罵濟爾哈朗。
似乎在皇太極的眼裡,敗給李植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皇太極細細詢問了濟爾哈朗關於李植的情況,尤其是對李植的大炮和盔甲十分關注。
濟爾哈朗聽到皇太極發問,趕緊上前說道:“回皇上,我聽潰下來的兵馬說,李植的兵馬全部穿著鋼甲。那鋼甲保護士兵整個正面,除了臉面無其他一處露在外面,尋常弓箭無法射穿。”
皇太極點了點頭,說道:“但無論李植如何裝備精良,在大筆山也要鎩羽而歸。”
指著大筆山,皇太極說道:“多爾袞有些本事,把大筆山修得和個金湯鐵桶似的。明軍別說十三萬人,就是二十萬人圍攻大筆山,也未必能攻下。”
濟爾哈朗討好地說道:“皇上聖明!有睿郡王的嚴守,明軍想攻下大筆山,除非是有神兵相助。”
皇太極揹著手,看了看身後的滿清貴族們,見眾將臉上都寫滿了自信。顯然,大家對多爾袞的大筆山防線都很有信心。
皇太極每在關鍵時刻,總是不得不使用才幹出眾的多爾袞。皇太極自己可以信任多爾袞,重用多爾袞,卻不想看到別人推崇多爾袞。想到了豪格的繼位難題,他實在不想看到眾將這麼信任多爾袞。
皇太極思索了一會,臉上毫無表情地點了點頭。(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五章 防線
二月十六日,洪承疇的十四萬大軍到達大筆山,駐紮在山下五里之外。
根據洪承疇的線人彙報,韃子最大的紅夷大炮可以打三里。大炮架在山頭俯射射程增加,可能會打到四里,所以洪承疇的兵馬在五里外紮營,遠離紅夷大炮的射程。
十四萬大軍花了一天的時間修建營寨,在二月十七日才出兵集結在山下。大軍分為九個軍鎮,由九個大方陣組成。每個方陣由一鎮的總兵指揮,佔據幾百米的戰場寬度。整個大軍連綿出去十餘里寬度。
明軍尚紅,兵士們大多穿著紅色的盔甲或者紅色的鴛鴦戰襖。即便是李植的兵馬,穿的也是紅色的新式軍裝。一眼看過去,十四萬人的大軍如火如荼。
明軍在筆架崗和何家坳勝了兩場,士氣高漲。士兵們昂首挺胸站在戰陣中,無數的旗幟在空中獵獵飛舞,看過去像是一片沸騰的海洋。
洪承疇站在中軍處,舉著李植送給他的望遠鏡,仔細觀察大筆山上的防禦。
大筆山上面,到處挖著溝渠立著石壘,整座山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堡壘。
從山腳下到山頭,不知道挖了多少道溝渠。那些溝渠大都是一丈寬大溝,看上去挖得極深,邊緣陡峭,估計跳下去就爬不上來了。山上不僅有溝渠,溝渠的後面往往依著山勢修了夯土的高臺。這些高臺動輒高出山體五、六尺,這樣溝渠和高臺之間的落差就達到一丈多。
高臺的外邊緣,還修著幾尺厚的土牆,似乎是用來防禦炮彈的。這樣厚實的土牆,即便是李植重炮也無法一炮洞穿。而這樣的土牆高臺,整座山上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想一炮一炮地把這些防禦工事清掉,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
清軍計程車兵手持弓箭、火銃守在土牆後面,只露出肩膀以上的部位出來。即便是李植的步槍手,也極難在遠距離瞄準這些只露出頭和肩的清兵。
山腳往上兩百多米,一處山勢陡峭的地方,則乾脆挖得筆直,改造成為了巨大的懸崖。懸崖高六、七米,上下僅有一條窄小的,一線天般的土坡。這樣的土坡上,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在懸崖上守著十幾個弓箭手或者火銃手,下面人極難衝上去。
小山的最上面,建著石質的敵樓。敵樓的炮臺裡擺著清軍的十幾門紅夷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