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部分

就關門大吉了。”

“在兗州府城武縣,一家茶樓老闆僱傭讀書人讀報,結果讀報人當天就被當地青皮衝入茶樓打傷,從此再沒有人敢到茶樓讀報。”

“在青州府昌樂縣,報紙還沒發到各家茶樓,就被當地士紳奪走。”

“除了各府城有兩百大兵駐守,還能維持秩序外,其他州縣的報紙沒一處能傳播出去。我估計如果要讓報紙傳播出去,起碼需要在每縣派駐一百名虎賁師士兵,每家茶樓駐紮三名士兵以上,才能保證讀報的秩序。”

李植愣了愣,說道:“那山東六府九十二縣,豈不是要派駐一萬多人?”

桓義華點頭說道:“確實如此,各地的地方官都偏向於士紳,對士紳的打砸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一萬大兵入山東,我們完全控制不了山東的秩序。”

李植聽到桓義華的話,沉默了一陣。

對於觸角深入到大明每一個角落計程車紳來說,李植的力量還是薄弱的。尤其是報紙這種直接面對平民百姓的東西,十分依賴於新秩序的建立。沒有足夠計程車兵在當地維護秩序,在士紳集團的集體反對下,報紙極難推廣。

對於整個山東來說,一千二百士兵微不足道。這些士兵分散到州縣去,一個州、縣只有十來人,哪裡是當地士紳的對手。那些地頭蛇動輒可以組織幾百人來,加上地方官的縱容,這幾百人極有可能攻擊李植計程車兵。

難道為了小小几張報紙,又要在山東大開殺戒。

這一次,要殺幾千人?派大兵攻打多少城池?才能震懾所有山東士紳。

但是如果不靠殺人,靠派兵駐紮維護地方秩序的話,要一萬多士兵駐紮出去,那還怎麼支援錦州。

李植沉吟不語,想了一會。

許久,他緩緩說道:“好,那就每個縣派一百人,每個州派一百五十人,每個府派兩百人,在山東維持秩序,護衛報紙的傳播。”

坐在旁邊的李興愣了愣,說道:“大哥,天子催促我們發兵救援錦州呢,我們此時如何能派一萬多人去山東?”

李植淡淡說道:“錦州的事情不急,估計沒有幾個月也分不出勝負。我們先壓住山東計程車紳,再派兵去錦州。”

桓義華點頭說道:“有伯爺這句話,報紙才能在山東鋪開。每個縣有一百名士兵,那些士紳們才會有所忌憚。”

李植冷冷說道:“大兵入駐後,山東各地還敢針對報紙鬧事的,殺無赦!”(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五章 豪紳

汪銘全是個秀才,是山東濟南府齊河縣的豪紳。

他家在齊河縣華店鄉廣有產業,光田地就有二百二十頃。至於米鋪、油鋪,布鋪,多不勝數。整個華店鄉華店鎮上的產業,十有七八是他汪銘全的。汪銘全在華店鄉,那是說一不二的人物。

就算是在整個齊河縣,哪個不知道他汪銘全?哪怕是縣太爺見到他,都要禮讓三分,叫一聲汪公。

汪銘全五十多歲,一妻七妾,膝下有五子四女,過得是錦衣玉食的日子,本來也沒什麼煩惱的。但這些年來,天下的形勢,卻越來越讓汪銘全擔憂。

韃子和流賊,是汪銘全擔心的事情。崇禎十二年,韃子一度攻到了濟南府城下,差點就攻破了齊河縣縣城。汪銘全那一次躲在縣城的自家宅子裡,體驗了一把心驚膽跳的感覺。為了加強城防,汪銘全當時捐了一百兩出去,給縣太爺犒軍。

雖然一百兩十分少,說起來有些丟人,但這年頭大家都這樣。那一次守城,齊河縣的其他財主們捐得還更少呢。誰捐得多,大家都像看傻子一樣看他。這年頭髮財的,都是任它天塌下來也不出力的那種人。

不過韃子來了又走了,有驚無險,平日裡最讓汪銘全害怕的,還是天津的李植。

李植在天津收商稅,盤剝士紳,這就不說了。關鍵是李植在天津向士紳收田賦,那是斷士紳的命根子。沒有免賦權,還有哪個農民會帶著田地投獻到士紳名下?

李植在天津向士紳收稅以後,汪銘全便聽說天津計程車紳們為了留住田地,都已經把地租降到和田賦差不多的水平,收入暴跌。聽說不少士紳因此養不活一大家人,把僕人和丫鬟都清退了。更誇張的,連小妾都養不起了,都送了出去。

李賊這斷的,是天下士紳的命根子。

不僅如此,李植還發行報紙,和士紳們爭奪輿論的控制權。

就說這華店鄉的事情,在華店鄉,只有汪銘全一個人有話語權。汪銘全說的話,就是律法!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