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的前面。
內閣首輔王鐸走到御座之下,從內使手中接過了冊寶,準備交給李植。
冊寶到達後,贊禮大聲唱道:“嘉玉葉之敷榮,恩崇渙號;衍天潢之分派,禮洽懿親。盛典酬庸,新綸命爵。津國公李植,醇謹夙稱,恪勤益懋,戰功彪炳南北,四海稱頌;清操矢於生平,躬行不怠;念樞機之縝密,睹儀度之從容。”
“爰據章式崇寵秩,授以冊寶,封爾為奉天翊運推誠天津郡王。戴恩綸於奕世,尚克歆家;固磐石於千秋,尤期永譽。保清修而罔,敦素履以無渝。著勉嘉猷,對揚休命,欽哉!”
李植站立在御座前,拱手答道:“臣德微望淺,不敢受此大寶。”
天子朱由檢坐在御座上看了看李植,笑道:“謬矣。爾負海內之望,天下聞名,德望深厚,可封郡王。”
李植再次推辭,說道:“臣年齒尚淺,不敢受此大寶。”
朱由檢撫須說道:“爾雖年輕,然南征北戰,實為我大明之中流砥柱,可受此寶!”
李植看了看朱由檢,第三次推辭說道:“臣非朱姓子孫,不敢以人臣之身而受王爵。”
聽到這句話,皇極殿上百官都微微抬頭,看向了天子和李植。
李植這句話說的是要害,大明二百多年不曾有異姓王,李植這要是封了王,天下人會怎麼想?朱由檢此時反悔,還來得及。
然而天子並沒有反悔的意思,撫須笑道:“爾雖非宗室,然對社稷有拱衛之功。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前朝未有。爾功爾德,可受異姓王爵。”
聽到朱由檢的話,殿中的文官們臉上一暗。看來天子這次是鐵了心要封這個王了。
聽到天子的話,殿中的武官們則微微有些激動。異姓以軍功封王,這對武將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意味著以後武官的天花板又提高了一些。以後若是自己也能像李植那樣立下蓋世功勞,是不是也能受封稱王?
包括京營新軍提督曹變蛟在內的武官們看向李植,滿眼的羨慕嫉妒。
李植不再推辭,大聲唱道:“皇恩浩蕩,臣謹守命!”
百官齊齊跪下,大聲唱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外廣場上的千餘文官武將全部跪倒,高聲唱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片山呼海嘯。
王鐸吸了一口氣,有些無奈地走到李植面前,將郡王冊寶交到了李植手上。
李植接過冊寶,也跪了下來,唱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讚道:“善!”
冊立儀式結束,朱由檢和太子、諸王不再停留,隨著傘蓋儀仗退出了皇極殿。
百官爬了起來,文官們有些悻悻地看著李植,一個個都說不出話來。
李植也爬了起來,看著手上的郡王冊寶,有些歡喜。
從今以後,自己就是道寡稱孤的王了。就是內閣首輔看到自己,也要跪下說話。
忍不住新奇,李植試了一句:“寡人今日很高興。”
這一句立刻引來周圍文官們的一陣注視,一個個滿眼的不甘。
第七百六十九章 千歲
出了紫禁城,李植就把郡王儀仗打了出來。這套儀仗是宗人府送來的。
宗人府負責管理朱明宗室皇親。實際上李植並不是朱明宗室,他的儀仗按道理不歸宗人府負責。但是大明本來沒有異姓王,禮部最高只有國公的儀仗器具,沒有郡王的。所以經過一番扯皮,最後李植的儀仗事物最後還是落到宗人府。
這一套儀仗十分華麗。
“四爪金龍旗八,分左右,用甲士八人。北斗旗一、纛一,皆用甲士三人。布旗二十四:門旗、日旗、月旗,青龍、白虎、風、雲、雷、雨、江、河等旗,熊旗,鸞旗,每旗用甲士二人,一人執旗,一人護衛。”
不僅有華麗的旗幟隊伍,後面另外還有曲蓋、紫方傘、紅方傘、雉扇、朱團扇、羽葆幢、絳引幡等,各三行。後面跟著班劍、吾杖、立瓜、臥瓜、儀刀、鐙杖、戟等,各三行。隊伍裡另有金交椅、金腳踏、水盆、紅扇。皆校尉擎執。
整個儀仗隊伍浩浩蕩蕩,竟有一百多人。
李植的騎在御賜駿馬上,帶著儀仗隊伍快速往皇城外行去。
一路遇到從紫禁城出來的官員,這些官員都趕緊讓到道路兩邊,屈身作揖,讓李植的儀仗隊伍先走。
雖然文官們對李植百般仇恨,但是大明的規矩禮數在那裡。遇到郡王這個級別的勳貴,文官們不敢唐突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