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部分

東計程車紳地主恐怕大多數都要失去田地家產。這可是要山東士紳性命的政策,如果天子允了津國公,恐怕文官們要集體對天子發難。”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這一條,朕也無能為力,不準!”

王承恩說道:“那任命山東巡撫的權力?”

朱由檢搖頭說道:“那也不準!”

王承恩吸了口氣,說道:“聖上,這麼算下來,李植只收獲一個山東提督官銜和每年一百五十萬的商稅,奴婢怕他不願意花三千萬巨資賑災啊!”

朱由檢沉吟片刻,說道:“無妨,既然李植已經是天津和山東的提督,便再給李植任免天津總兵、山東總兵和登萊總兵三個總兵的權力。”

“雖然不能任命山東巡撫,但一下子多了三個總兵的任免權,津國公也該滿足了。”

王承恩琢磨了一陣,又問道:“那山東的法庭?”

朱由檢一揮手,說道:“傳朕的旨意,津國公法庭利國利民,朕準其辦理。所需經費一律從當地衙門中支取。”

####

宣旨太監站在李植面前,大聲唱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津國公李植克己奉公。。。加授李植提督山東、天津二地戎政。天津、山東、登萊三鎮總兵任免權力,天子授予津國公。。。”

“津國公法庭公正廉潔,天子准許津國公繼續辦理法庭。由地方衙門承擔辦事經費。”

宣完聖旨,那宣旨太監畢恭畢敬地把聖旨交給了李植。他也不敢向位高權重的李植索要銀子,只朝李植鞠了一躬,就帶著兩個小宦官匆匆離去了。

李興看著離去的宣旨太監,哈哈大笑,說道:“如今大哥是山東提督,我們控制山東一省就名正言順了。”

鄭開成高興地說道:“如今國公有了山東提督的官銜,那些文官失去了調兵權,就更不敢和我們作對了。”

鍾峰笑道:“一下子給師長三個總兵任免權,我們以後在山東可以橫著走。”

幕府稅務廳大使謝良友吸了吸鼻子,說道:“國公爺,按我的估計,正常年份山東一省可以徵收商稅一百七十萬兩。”

李老四沉吟說道:“天子這次也不等我們答應就直接下旨封官了。看來天子是不準備和我們討價還價了。看這宣旨太監的架勢,天子的意思是這些條件一錘定音了!”

李興抱胸說道:“能夠藉此機會控制山東的商稅,是個好事!只是這賑災當真需要好多糧食。。。”

謝良友說道:“賑災起碼需要一千萬石糧食,這樣大規模收購糧食肯定會抬高各地糧價,算下來,沒有三千萬兩銀子無法救活山東一省。若是想靠商稅回本,需要十幾年。”

眾人聽到這話,都沉默下來。如今李植的銀倉裡也只有一千萬兩出頭的銀子,無論如何是籌不出三千萬兩銀子出來買糧賑災的。在眾人的心裡,這賑災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也不知道李植是準備怎麼做。

李植淡淡說道:“我看這次賑災,我們只要想些辦法出來,也花不了多少銀子。那些士紳地主守著大把的銀子卻不願意賑災。我們想想辦法,讓他們出出血!”

眾人看向李植,卻不知道李植準備怎麼讓士紳們出出血。

李植笑道:“不過首先要把賑災的糧食準備好,崔昌武你隨我來,我們寫一封正式命令給新竹的鄭暉。”

第五百四十四章 糧價

六月初三,南直隸蘇州城內,致仕的兵部侍郎張克禮翻看著手上的一份《天津日報》,眉頭緊蹙。

這份報紙是張克禮託人從天津搞來的。雖然南直隸的文官士紳敵視《天津日報》,絕對不會讓報紙在南直隸傳播,但張克禮作為一個有城府的致仕官員,卻偷偷蒐集天津的報紙,每天都要看。

張克禮家有良田千頃,幾乎全是小民投獻而來。他在蘇州城混得風生水起,卻十分擔憂和士紳為敵的李植。李植在天津向士紳收稅後,又把觸角伸到山東。這樣下去似乎要不了幾年,全國都要按照李植的規矩均平田賦。如果那樣的話,張家的田莊產業要瞬間土崩瓦解。

張克禮五房妻室十三個子女,都靠這田莊過日子。沒有了田莊,張家幾十口人豈不是要完蛋?張克禮恨透了李植。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張克禮每天都看天津日報,看李植在做些什麼,看李植會不會真的一直贏下去,把天下計程車紳全部打敗。

然而今天這份《天津日報》,卻讓張克禮來了興趣。

李植在《天津日報》上說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