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新鮮事。有的人甚至來趕集的次數都少,不知不覺間就有人問:“飯老大,你去過清源縣城嗎?”
“清源縣城裡熱鬧不?是不是,到處都有好看又高大的青磚大瓦房?”有又人問。
“去,去。我哪裡去過。”飯老大訕訕的笑道。
他倒是去過幾次,不過匆匆來匆匆去,辦了事就走。這兩三年,他根本就沒去過了。說實話,對那裡也沒有多大的印象。
“你們都沒去過?”江大山好奇的問。
那個帶他們過來的村民小林及大堂裡的幾個客人紛紛搖頭,有人說:“我們鄉戶人家,去那縣城做啥子?進城還得交錢,家裡也沒啥子值錢的物件要去賣。”
“就是,要啥就在集市上買。去那麼老遠,路又不好走,不是做買賣的,誰樂意走那三十里的山路啊。”又有人說。
眾人皆附和,表示對那縣城並沒什麼興趣。
“過橋要收錢,那橋邊沒有小集市嗎?”謝公子問。
“有啦,當然有。還不小呢,比我們這熱鬧。”飯老大說。
“你不是沒去過嗎?說得好象自己見過。”有人嘲笑道。
飯老大也不生氣,笑嘻嘻的說:“我還不行聽行腳商們說啊。聽說那邊南來北往的商隊還不少呢。喏,就你們翠竹村的竹器,就在那集市上賣。要是你們自己能運到那裡去賣,村裡日子早就富裕起來了。”
“美的你呢,還自己運過去,先別說他們怎麼運,肩挑背扛能弄多少出去。而且那路有一截險的很,搞個不好就掉下去,連屍骨都收不回來。再說了,到了集市,你當自己想賣就能賣得出去?自有人專門做這個營生。”正進門的兩個行腳商聽了他的話,笑罵道。
這說得好象他們賺錢很容易似的,要真容易,他們早就賺到銀子,買了驢子馱貨,也不用天天這麼辛苦的揹著貨物走山路,一次還只能運個百來十斤重。其實也不過是賺點小錢,維持一家子的生活罷了。
其實還有一點他沒有說,那集市上也是要收錢才能去賣東西的,並且要有門路。要是這裡的村民們隨意去,指不定就被沒收了竹器還不說,搞個不好還被打一頓呢。這些話,他們可不會說出來。這可都是他們慢慢摸索出來的,自己吃飯的本錢呢。
並且現在那集市上哪裡還有什麼做生意的,冷冷清清的,官府對出入的百姓盤查得嚴,還經常到集市上去檢視,一看到些外地人就恨不得連人家的祖宗八代都去調查,管得那麼嚴,稍不小心,就把人抓走了。沒有了外鄉人,光靠本地的,哪裡有多少來賣啊。這不過是三個來月的時間,那集市就快荒廢下來了。搞得他們這些行腳商,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那是,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在家待著,讓商隊來收竹器。過慣了苦日子。”小林笑道。
以前他們也不是沒打過這個主意,卻沒有成功過。反而還令商隊大光其火,連續三年沒來收竹器。後來他們再也不敢重提這事了。賺點手工錢,多少有些收入。
在大家的七拉八扯間,江大山他們還是打聽到一些訊息,起碼知道這翠竹村和附近的幾個村子都歸清源縣下的一個什麼里長管,但除了每年收稅賦之外,里長也不怎麼管他們。反正這裡鄉民都窮的丁當響,還四面環山跑也跑不出去,人也格外老實,很多事上頭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本地的事情,也都由各村自己管理。別看只是一個村長,但其實權力還不小,小到各家各戶一些雞毛蒜皮的爭吵,大到關係全村人的營生,都歸村長管。一般來說,村長在一個村,不僅僅是村長,還是本族中有威望的人,甚至是族長兼任村長。一個村子,大多同姓,互相間總能扯出些親屬關係。
就比如這個集市,也是由幾條村的村長共同管理著,有些條約都是很早就商議好的,大家一直遵循著,早就形成了慣例。大家雖然吃不太飽,穿不太暖和,但還至於餓死凍死,活不下去,所以日子還算過得去。反正有些人一輩子到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這個名叫半條街的集市了。
聽了這些訊息,江大山打算和謝公子去那個集市先打探一下,讓大郎和謝三伯先帶著東西回翠竹村裡等。
“也就三十里遠,我們騎馬,很快就會回來,你們先在村子裡休息。”江大山說。
“行,你們小心點。”謝三伯點點頭。
小林跟著他們大吃了一頓,很爽快的幫大郎和謝三伯挑上了那副石磨。謝三伯挑了一擔糧食,還剩下的一袋粗麵與一些七零八碎的東西,村長讓幾個人分擔著幫他們運回了翠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