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1部分

搭檔卓馬?布朗成為水電站的新負責人,他和託施耐德教授一樣。也是一個真正的愛國的挪威人,他成為盟軍情報機構的主要訊息來源。把拍有情報的微型膠捲藏在牙刷裡運送到瑞典。然後再從那裡送到英國。

在科學家產的努力下,丘吉爾改變了以前對德國核威脅的看法,因為大量的科學證據表明,核能將很快被應用到戰爭中來。1944年夏天,丘吉爾的科學顧問柴威爾在丘吉爾訪問美國之前向他提供了一份核研究報告,在報告中,這位科學顧問寫道,“如果我們任由德國人在核領域的研究遙遙領先,後果將是不可估量的,他們可以利用核武器打敗我們,或者在我們取得勝利後藉助核武器來扭轉戰爭局面”。

當丘吉爾和羅斯福在紐約舉行會晤的時候,不需要任何科學顧問的提醒,他們就清楚地明白他們所面臨的巨大威脅。兩位領導人一致同意,雙方將在這種“終級武器”的研究方面竭誠合作,並積極配合,破壞德國在這方面的進展。丘吉爾在和美國總統會晤後不久寫道,“雙方都意識到了,如果我們坐視不管,任由其發展,其後果將是非常慘痛而危險的”。

當維莫克方面的進展透過科學部門傳給情報部門,然後又傳到了軍事和政治圈子之後,華盛頓和倫敦進行積極配合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雙方一致同意派遣特工到敵人的後方對其進行軍事和經濟打擊。所以才取得了這次行動的成功。

1944年的夏際,最重要的戲碼,還是在東方戰場上演。

為了牽制蘇軍兵力,使之無法支援烏里揚諾夫斯克方向的戰鬥,華軍分別向遠離烏里揚諾夫斯克的西線北段,和鄰近烏里揚諾夫斯克的西線南段發動攻勢。

這兩次戰役宛如兩首插曲,伴隨著烏里揚諾夫斯克的開場和謝幕,甚至也影響著烏里揚諾夫斯克的程序。

沒有這插曲的夏季,歷史將變得殘缺。

插曲之一發生在東線北段。這裡雖遠離烏里揚諾夫斯克,卻部署著龐大的中國北方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共有48個師,70多萬兵力,並得到大密度炮兵集團(2407門)和第503營“玄武”超重型坦克的支援。司令為傅孝安元帥。他坐鎮蘇聯戰場已有一年半的時間,對戰區情況瞭如指掌。

中國最高統帥部企圖在夏季重新進攻斯大林格勒。為此他們特別加強了第18集團軍。其總兵力多達29個師,成為東線最大的集團軍。如此龐大的兵力。是否會被調向東線其他戰場,包括鏖戰中的烏里揚諾夫斯克,也是俄國人極為關注的問題。

蘇聯人決心先下手為強。目標是斯大林格勒東南的庫裡卡的華軍突出部。庫裡卡作為斯大林格勒連線蘇聯內地的鐵路樞紐,被中國人形象地稱為“東方大門”。自裡海及烏拉爾河畔的各處陣地被華軍佔領以來,一直是兩軍爭奪的焦點。以庫裡卡為中心的突出部,目前主要由中國第26軍防禦。這是第18集團軍編成內最大的一個軍。擁有7個師。

按照蘇聯方面的計劃,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指揮官戈沃羅夫上將)將從北面,沃爾霍夫方面軍(指揮官梅列茨科夫大將)從西面,對該突出部實施向心突擊。…;

為實施此次戰役,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將呼叫第67集團軍。由空軍第13集團軍配合;沃爾霍夫方面軍呼叫第8集團軍,由空軍第14集團軍配合。紅軍參戰兵力總計25。33萬人,坦克370輛。

對前線蘇軍而言,佔領庫裡卡,殲滅中國第26軍的前景無疑具有很大吸引力。但斯大林本人對此興趣不大,強調戰役的重點並非奪取地盤,而是儘量多消滅有生力量。鑑於庫裡卡的重要性,華軍必定會派出大量增援。屆時蘇軍應以密集炮火和空襲予以大量殺傷。

事實上。北線華軍此前由於得到的補充兵員較少,攻擊力不足,只能憑藉充足的彈藥,以火力殺傷當面的蘇軍士兵。為此,華軍經常發動佯攻,引誘蘇聯士兵離開掩蔽部進入戰壕。然後再用大炮把他們轟掉。這種戰術被稱為“磨面機”。但花招用多了,也產生了副作用:蘇軍將大量士兵撤出一線。只留下少數屏護隊。同時修建了密集的交通網,保證部隊可以及時進入戰線。

1944年7月22日凌晨。震天的1943年,部署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蘇軍280毫米口徑炮火和漫天蓋地的機群打破了寧靜。除了轟炸和炮擊,華軍實施了列車重炮轟擊。

華軍長達150分鐘的兇猛炮擊,僅第空軍13集團軍和陸軍第2戰鬥航空軍就出動了540個架次。暴風般的炮火掃蕩了蘇軍防禦前沿,將戰壕“燙”平!最初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