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蕭氏的人立刻跑來宋國公府道賀,實際上就是來巴結韓藝,你小子真是太不要臉了,一言不合,就讓大舅子直接從閒職跳到一州長官,我們這些親戚就愛你這種不要臉,跟著你混太有搞頭了。
一時間那是門庭若市。
但更多的是招來了許多羨慕嫉妒恨。
尤其是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韓藝這麼不要臉的提拔自己的大舅子,這樣下去,到時韓藝一家獨大,咱們可就玩完了。
可是他們沒有這方面的才能,他們都是文采寫得好,讀書讀的多,談古論今,可絕對可以口若懸河,最多也就是行政能力強,善於黨爭,但缺乏制定政策的能力,不跟韓藝樣的,左一個政策,右一個政策,沒完沒了,皇帝也只能不斷重用韓藝,而他們手裡拿不出一個政策來。
這細思極恐,許敬宗就找來外甥王德儉,外甥啊,舅舅當了這麼久的宰相,是否也得弄個國家大方針什麼的。
王德儉號稱智囊,雖然是貶義的,但肯定還是有些本事的,趕緊勸止許敬宗,您老人家千萬別發癲,像韓藝那種西北大計劃,你玩得好就好,玩得不好,那就是自掘墳墓,作為宰相其實要向長孫無忌學習,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穩中求進,若非如此,長孫無忌憑什麼能夠當三十年宰相,你跟著韓藝那二愣子走,他只會讓你失足落崖,那韓藝就是這麼起家的,他是沒有咱們的背景,他不這麼幹,他一個農夫連踏足朝堂都不可能,更別說當宰相了。
許敬宗想想也是,他可犯不著去阿史那賀魯內部當內奸,但是放任韓藝這麼肆無忌憚的提拔親戚,那也不是一回事啊!
王德儉思索片刻,突然計從心來,道:“舅舅,你是不是忘記了什麼?”
許敬宗一愣,道:“我忘記了什麼?”
王德儉道:“太子啊!”
“太子?”
許敬宗先是一愣,突然勐睜雙眼,似乎明白了什麼。
王德儉道:“這子憑母貴,王氏已死,當今太子遲早要搬出東宮的,立代王為太子,那是大勢所趨,只是當時陛下念及王氏慘死,心有內疚,故此當時未有采納舅舅你的建議,如今時過境遷,舅舅何不再提議立代王為太子,那皇后必定會請舅舅你當太子老師,這太子可是未來的君主呀,到時自會有許多大臣靠向舅舅。”
許敬宗聽得那是心花怒放,這主意真是太妙了,這才是我們的套路。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請一定要等我
想當初無忌老兄為何這麼拼命的護住王皇后,當然不是因為王皇后是他的私生女,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子的問題。
在封建社會中,太子永遠是一個重大話題。
如今的太子李忠可不是李治想立得,而是長孫無忌他們立得,因為太子就預示未來,他們一把年紀了,總要入土的,只有不斷的將君主握在手裡,他們的子孫後代才能夠繼承他們的權力,家族勢力才會在朝中堅若磐石。
一旦廢后,那麼太子必廢,這是一個重大政治損失。
由於這個關鍵因素,因此他們堅決不答應廢王立武。
當然,最終他們還是輸了。
廢除現有太子已經是板上釘釘得事了,是個人都知道這是不可逆的結果,甚至於李治自己心裡清楚,雖然都是他的兒子,但是他要保太子,就必須鞏固長孫無忌一派的地位,李義府他們肯定不會向著現在的太子。
如果沒有那一場火災,估計同年就完成了太子替換,許敬宗他們當時就上奏請求立武媚娘長子李弘為太子。
可正是因為王皇后的慘死,導致李治心有內疚,這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沒有心情去處理這事。
武媚娘心裡也清楚,當時咄咄逼人,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再加上李弘年紀也小,不懂事,當上太子,他也不知道該如何當,反正只要她坐在後宮之位,她的兒子肯定是太子,因此她也沒有急於一時,因此兩年間,都未曾提過此事。
如今韓瑗、來濟也離開了長安,大權都在許敬宗他們手中,朝中大臣早就疏遠了太子李忠,再加上兩年過去,李治也不可能還在為此感到內疚,王德儉認為時機成熟了,可以完成這早就該完成的事。
其實韓藝心裡也不是忘記這事了,但是他要顧忌關隴集團的感受,因此他從未提過此事,就是故意讓許敬宗他們去做,反正這事他們也擅長。
韓藝在忙完這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