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是對經學的研究還是對其他君子六藝的研習,是太學的優秀學子都難以企及的。
儘管他們在歷史上名聲不顯,卻是不折不扣的一群死讀書讀死書的儒生。
此刻,一個個如同霜打的茄子,遙想當年,劉洪想改革四分曆的願望,就是在靈帝的授意下,被這群人批得體無完膚。
儘管四分曆沒有改革成,他們對劉元卓本人的學識,還是打心眼裡敬重的。
現在遇到一個連劉洪都決口稱讚的人,這些人也好奇地研究了趙雲一切的一切,竟然找不到可以攻擊的地方。
攻擊《師說》?《遊子吟》?簡筆畫?《老子化胡經》?算盤?珠算口訣?
我的天,這趙子龍身上渾然沒有任何破綻!
究竟有沒有短板?(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二章一盤散沙的道家
趙雲所著《老子化胡經》衝擊最大的是誰?自然是本地教派道家和儒家。
之所以稱為道家而不是道教,是因為這是一個各自為政的道士們的統稱,沒有形成統一的教派。
儒道互補是中國傳統文人心態的基本特徵,儒家主張建功立業、留名青史。標點符號沒有產生的時候,往往古人的一篇文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註解。
就是在標點符號已經被皇家採納推廣的今天,不少大儒們自恃對經典的理解是正確的,還是對古籍有不同的理解,加標點自然也不同。
《老子化胡經》的出現,對儒家儘管有影響,卻不是最大的。況且身後站著荀慈明、蔡伯喈兩位大神,又出現了楊伯獻這樣的超神。
不然的話,趙雲一出又一出,早就引起儒家的反感,群起而攻之了。
道家人秉承老子“無為而治、親近自然”的精神,然而,道士們畢竟是凡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何況涉及到教義之爭。
漢明帝時代,佛教已有開始傳入中國的跡象,五嶽諸山道士,由於宗教心理的驅使,奮然群起,欲與佛教一較長短。
當時有南嶽道士褚善信,西嶽道士劉正念,北嶽道士桓文度,東嶽道士焦德心,嵩嶽道士呂惠通,諸山道士費叔才、祁文信等一千三百一十人。
他們上表奏稱與佛教較法之事,見載於佛道論,不欲光頭們在中原立足。
惜乎統治者覺得中原的教派一潭死水,道家儘管不聯合,卻隱然有插手朝政的跡象。下面有爭端,才是當政者樂意看到的。
秦、漢以來的方士,到東漢以後,已經漸有道士之稱。他們隱居在各地名山大澤,一些出名的還會被朝廷冊封,修煉仙道,所謂:“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其形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