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他毫不遲疑,領著眾人大開中門前去迎接。
楊賜,字伯獻。弘農華陰人,出身“弘農楊氏”,祖父楊震、父親楊秉均官至太尉。
少時研習儒學,常隱居教授弟子,不應州郡禮命。
楊賜的祖父楊震、父親楊秉都以忠正而聞名,又精通儒學,因而有許多門生,擁有很高的名望。
後來,受大將軍梁冀的徵辟,但他並不以此為榮,反而不大願意。出任為陳倉令,因為疾病沒有赴任。
朝廷派公車特徵也不到,又屢次推辭三公的禮命。後來才以司空所舉高第,遷為侍中、越騎校尉。
建寧元年,當時年幼的漢靈帝應當學習儒術,於是下詔給太傅胡廣及三公。
要求他們選精通《歐陽尚書》、《桓君大小太常章句》而素有盛名的人。
三公因此舉薦楊賜,於是以楊賜及劉寬、張濟於華光殿中侍講,教授靈帝。後遷任少府、光祿勳。
建寧二年,當時青蛇出現在御座,靈帝詢問楊賜緣由,他於是封書上奏直引典故劾奏內官,和趙忠等人結下樑子。
熹平二年二月,出任司空。同年七月,楊賜被罷免,改任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要知道光祿大夫原秩為二千石,此為加秩,是給他的特殊禮遇。
熹平四年,楊賜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上奏。
他們指出經學典籍傳習久遠,訛謬的情況日趨嚴重,請求正訂《六經》的文字。
靈帝同意他們的建議,遂命蔡邕等進行校勘,並將校正過的經籍刻於石碑,立在太學之外,作為經籍正本,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
要不然,蔡邕一個小小的議郎,他上書根本就沒有搭理。
熹平五年,楊賜代袁隗為司徒,當時朝廷授人爵位,沒有次序,而靈帝非常喜愛遊玩。
楊賜因此上書勸諫,言辭懇切。後來因為徵辟黨人而被罷免,又拜光祿大夫。
光和元年,嘉德殿在白天出現明暗兩道彩虹,靈帝厭惡這種天象,引見楊賜及議郎蔡邕等人入金商門崇德署商議此事,使中常侍曹節、王甫主持問詢。
楊賜仰天而嘆,答道:“我每次讀到張禹傳,沒有一次不感到憤怒嘆息的,張禹既不能竭力盡忠,暢言治國之道,反而留心自己的幼子,乞求讓他女婿由遠地調回近任。”
“朱遊想得到尚方斬馬劍來處治他,確實有理由。我憑藉淺薄學識,受任先帝之末,世代受寵,無以報國。學淺而以要事相問,想要死而後已。”
楊賜於是上疏極言陳說時事,彈劾受寵的樂松等人逢迎帝意,不務正業,並請求斥退妄臣。
奏疏上呈後,被曹節偷看,不和其意。事後,蔡邕因直言而被流放朔方,楊賜因帝師身份,得以免咎。
同年冬,靈帝前往太學行禮,以楊賜為三老。後再遷少府、光祿勳。
光和二年十二月,因司徒劉郃於十月為宦官誣陷下獄死,因此以楊賜再次出任司徒。
靈帝想造畢圭靈琨苑,楊賜又上書勸諫。但因侍中任芝、中常侍樂松認為可造,於是靈帝下詔建苑。
光和三年九月,楊賜因病被罷免。不久,拜太常,並賜御府衣一套。
難道他知道自己明年要死麼?趙雲不由打量起這位老丈人蔡邕都十分敬重的老人。(未完待續。)
第五十章楊賜的考校
“忠見過老大人!”趙忠滿面紅光,面板有些鬆弛的臉上笑得褶子很多,禮數格外虔誠。
他的聲音故意說得很大,以便四下的人都能聽見。
面對五朝元老,又是帝師,就連靈帝在他面前都只能恭恭敬敬。
黨錮之禍,加劇了宦官集團和士子集團之間的矛盾,四世三公的楊家名列首位。
但是不管是靈帝還是各位宦官,都不敢衝楊家的人下手,雙方並沒有直接衝突。
多有面兒啊,楊家的當家人來拜訪自己,趙忠一時間有些飄飄然。
“老夫見過趙侯!”楊賜不緊不慢應了一句,他的臉上古井無波。
這是趙雲第一次見到朝廷重臣,不由仔細打量。
此老看上去與荀爽、蔡邕兩位岳父大人有相似的氣質,都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度。
臉上皺紋很深,身形並不瘦弱,相反還有些壯實,背稍微有些駝。
便服而來的楊賜,就是看上去也有一股有別於普通老人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