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6.可以綜合借用前面介紹過的方法的實施程式,只是把監督人由他人變成自己即可,實現自我控制。

第五章情緒疏導法

一、解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思想認識也越來越豐富。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不但要打造自己的行為,還要理順自己的思想認識,糾正我們身上可能存在的偏執的、非合理的、情緒化的認知。這時,就需要進行情緒疏導。合理情緒疏導是行為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塑造良好行為習慣,矯正不良習慣,除了可以從調控外顯行為和刺激環境達到目的以外,還可以深入到青少年內部思想的改變上,而且孩子越大越需要首先這樣做。

第9節:情緒疏導法

二、案例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個案例:

米琪珥是一個上小學五年級的10歲女孩。她在鄰居中幾乎沒有朋友,在學校也比較孤獨。在過去的幾年中她在班上只有一個好朋友吉莎。媽媽認為,女兒社交困難是由她的不良性格造成的,米琪珥刻板、不會分享,希望事情按照她的意願發展。新學期伊始,米琪珥班裡轉來一個新同學,與她的惟一好友吉莎很要好,這個新來的女孩為了與她形成友誼上的競爭,竟然取笑米琪珥,還慫恿班裡的一個小圈子也這樣做。

每當與同伴交往受到挫折的時候,米琪珥就會逃避,變得很難過,甚至默默哭泣,有時她會向同伴發出攻擊,有時向老師告狀,有時向父母傾訴。米琪珥經常有這樣的想法(此即她認知上的困擾,是她自動化的思想):“我必須得到其他孩子的喜歡,否則就是我不好。”“別人應該主動接近我,並與我做朋友。”“現在她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沒有人喜歡過我。”“我肯定有些什麼地方錯了。”當問她為什麼向老師和父母求助時,她說:“我當時沒有任何辦法了。”“交朋友太困難了,不應該只靠我自己去做這件事。”為了減少米琪珥的孤單,老師和父母都會在她傷心時給她額外的補償,這又成了惡性迴圈,同學們對她這種像小孩子一樣的不成熟行為嗤之以鼻。

米琪珥不良的交友習慣面臨兩個困難:其一,怎樣面對班裡同學的取笑;其二,習得與同學相處的技巧。第一個問題就是屬於認知上的困擾,這個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才可以提上日程。

媽媽帶米琪珥見了心理諮詢師。諮詢師用蘇格拉底式的提問為米琪珥解開了認知上的困擾。

諮詢師:吉莎喜歡班裡的每一個人嗎?

米琪珥:當然不是。

諮詢師:你是說班裡還有不是她朋友的其他同學?

米琪珥:是的。

諮詢師:那麼你認為這些同學怎麼樣?她們是沒有價值的人嗎?

米琪珥:我從來沒有那樣想……她們當然不是沒有價值的。

諮詢師:那為什麼呢?如果你因為不是吉莎的朋友而沒有價值,那麼所有那些不是吉莎的朋友的同學不也應該像你一樣沒有價值嗎?

米琪珥:不,她們當中有些人是好孩子。

(米琪珥說了這些孩子的名字和優點。)

諮詢師:這些孩子雖然不是吉莎的朋友,她們也是好孩子,為什麼你就不行呢?

米琪珥:哦,也許可以吧。

諮詢師:聽起來你沒有什麼信心。也許你也有很多優點,雖然你不是那個小圈子裡的人。

米琪珥:哦,我是有很多優點,但這並不能讓她們喜歡我。

諮詢師:她們必須得喜歡你嗎?

米琪珥:當然不是,她們的圈子只有8個人,我們班還有更多的女孩,她們不可能和每一個人都是好朋友。

諮詢師:那麼,所有與這個小圈子不是朋友的那些同學都是不好的嗎?

米琪珥:我想不是。

諮詢師:那為什麼你是不好的呢?你與其他不是小圈子裡的同學有什麼不同?

米琪珥: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同。但我想的僅是我自己,不包括其他人。

諮詢師:那麼,如果她們不被那個小圈子的人喜歡仍然可以很好,為什麼你就不能呢?

米琪珥:我從來就沒有這樣想過。

諮詢師:那麼試一下,大聲說出“我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好。我不需要因她們喜歡我而成為一個好人”。

(米琪珥試著重複了3遍。)

諮詢師:如果你真的這麼想,你有什麼感覺呢?

米琪珥:我想我會感覺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