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部分

國首腦和軍事當局再次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召開會議。收復緬甸的作戰計劃,再次被列入議程進行商討。會上,英國仍堅持其在“三叉戟會議”上已被否決的繞過緬甸、奪取新加坡的作戰計劃。英國認為中國並非戰時必不可少的夥伴,中國戰後的強盛,也許就是大英帝國遠東厄運的開始。同時,英國也不再相信印度軍隊願為英帝國打仗。在此情況下,英國不願作出重大努力,僅僅為支援中國而冒險在緬北的荒山中作戰。

美國則認為,要迫使日本投降,必須攻人日本本土,而欲攻日本本土,則必須利用中國基地與人力,這就必須打通中國國際通路,充實中國軍備。如果中國不能在大陸牽制住日軍,日軍必然出擾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美國必將無暇顧及歐洲戰場。因此,反攻緬甸之役,並非只是關係亞洲一隅,且關係歐洲與太平洋全域性。

最後,英、美在共同的政治利益下,統一了歐洲作戰戰略計劃,同時就攻日戰略達成一致,作出兩項決定:一是打敗德國12個月內必須擊敗日本;二是美國向中太平洋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作戰。在反攻緬甸作戰問題上,英、美兩國也達成妥協,決定反攻緬甸之日期,定在1944年2月中旬,以奪取密支那、實兌與蘭裡島為目標,至於南緬水陸夾擊的兩棲攻擊行動,須視北緬的戰事進展及準備程度而定。成立東南亞戰區統帥部指揮之,以蒙巴頓為統帥,以史迪威為副統帥。

10月2日,蒙巴頓、薩默維爾等經印飛渝,向蔣介石轉呈羅斯福、丘吉爾致蔣介石密函及會議決議案。10月19日,蔣介石召集何應欽、商震、劉斐、林蔚與蒙巴頓、史迪威、薩默維爾開會,決定:

(一)攻擊日期於1944年1月15日開始;

(二)中國駐印軍在到達甘馬因以前,可由英國將領指揮,並以蒙巴頓為反攻緬甸的總指揮。

同時蔣介石還指出:

(1)對於敵人軍力之估計不宜過低。

(2)利多方面之華軍,須有預備隊之配備。

(3)孟加拉灣必須有絕對優勢之海空軍,實行水陸夾擊。

(4)中印空運無論何時總應維持每月1萬噸之運量。

蒙巴頓稱大批英國海軍增援艦艇不久可到。薩默維爾表示維持每月1萬噸空運量大概沒有問題。在這次會議上,對收復緬北作戰,中、美、英均持積極態度,且都有具體準備,三方都願密切合作,並達成了相應的協議。但是,對南緬水陸夾攻之實施,英方尚在遊移之中。

(五)開羅會議對反攻緬甸作戰計劃的定奪

1943年11月23日至27日,在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以及三國高階軍事幕僚參加的開羅會議上,關於對日作戰方面首先討論了蒙巴頓提出的北緬作戰“錦標保持人”作戰計劃。這個計劃提出的反攻緬甸的作戰方案為:

(1)阿拉千方面:英印第15軍,預定1月15日進至孟都及布迪當之線,視情況進攻實兌。

(2)英帕爾方面:英印第4軍預定1月15日進至親敦江西岸,其中1師,預定2月15日由尤瓦附近渡河,另以突擊隊3隊進至帕克庫與英多之間地區,另以傘兵於3月中旬攻密支那,與中國新編第1軍會師,再以傘兵1師佔英多,與利多方面之中國軍隊會師。

(3)利多方面:中國駐印軍於3月15日進至孟拱與密支那附近。雲南遠征軍則於3月15日進至龍陵、騰衝。

(4)美國突擊隊:3月初機降於傑沙東南及八莫南側之伊洛瓦底江南岸,向眉苗、臘戍中間地區活動,協助遠征軍作戰。

蒙巴頓的這一作戰方案,既不提南緬水陸兩棲夾攻,也沒提佔領英多、傑沙、密支那以後的進一步行動,戰役目的不明確,也和中國企待打通中緬海陸通路的目標相距甚遠。

隨後,中、英、美三國幕僚,開會審議北緬反攻計劃,商震和史迪威一再提及蔣介石所堅持的3點意見:

(1)南北緬海陸同時夾擊。

(2)同時佔領安達曼群島。

(3)英軍應進至曼德勒。

但因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在中國代表出席審議會前已有“此案暫緩決定”的預約,自然沒有結論。

24日晚和25日上午,蔣介石與丘吉爾兩次會談。丘吉爾說:海軍登陸將在1944年5月。但仍沒有說明登陸地點。蔣介石力勸提早海軍登陸,丘吉爾未作明確答覆。

26日,蔣介石又與羅斯福會談。羅斯福向蔣介石保證:北緬作戰時,南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