礎。
實行議會(後為參議會)民主制度,是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政權建設中的最重要的民主制度。邊區在鄉、區、縣各級選舉的基礎上,於1937年底進行邊區議會的選舉。毛澤東和邊區政府十分重視這一選舉。
1937年11月13日,毛澤東致電八路軍各級領導和政治機關,要求八路軍必須積極的熱烈的參加特區大會的選舉,並指出:“當此抗戰緊急,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特區政府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首先在西北廣大地區,實施抗日的普選的民主政治,做全國民主政治之先導。特區大會的開幕,將更進一步推動全國的民主力量,圍繞在特區政府周圍,在活的榜樣之下,為實現全國的民主制度而努力,為救亡圖存而抗戰到底。特區民主政治的實施,在鞏固和開展全國統一戰線的基礎上,也是國共合作迅速走上新的階段的推動力。”'中央檔案館館藏檔案。'
1937年11月22日,中國共產黨陝甘寧邊區委員會向特區各級黨組織發出《關於進行特區政府民主選舉的指示》,提出這次選舉運動的總方針是:“要使特區成為抗戰與民主的模範區域,去影響與推動全國的民主運動,改造南京政府的政治機構,實行全面的全民的抗戰,以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特區政府的民主選舉是要產生真能領導抗戰保衛特區的政府。”'《黨的工作》第48期,1937年12月1日。'
1937年12月,陝甘寧邊區經過選舉,產生了500多名邊區議員,但由於戰爭環境和其他原因,邊區議會未能及時召開。1938年11月25日,陝甘寧邊區根據首屆國民參議會制定的省、市參議會組織條例,決定將陝甘寧邊區議會改為陝甘寧邊區參議會,所選的邊區議員改為邊區參議員。
1939年1月17日至24日,陝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在延安召開。到會參議員145人(其中有邊區政府聘請的開明紳士特約參議員12人)。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王明(陳紹禹)、洛甫(張聞天)、陳雲、王稼祥等出席了開幕式,並作了講演。
會議聽取了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所作的《陝甘寧邊區政府對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的工作報告》。報告強調指出:“邊區今後工作的總方針,就是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