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是他現在對盧旺有著無比的信心,依如棟樑!
拋去他多疑盧旺的動機不說,就只憑這份信心崇禎的言行舉止也比以往有了底氣,硬氣。對著滿朝大臣已經不再是唯唯諾諾了,對於那些彈刻盧旺的各種摺子也選擇性的視而不見。如盧旺所說的那樣崇禎現在需要自己!
崇禎其實是個好皇帝,有上進心,勤勉治國是歷代皇帝中少有的佼佼者,只是實在是點背而已。現在有裡盧旺這個堅實的脊柱他心中也再次燃起了雄心,建立大明輝煌!
他反感在朝堂上議事,例行的上朝對他來說現在已經是過場,甚至都沒有興趣,他更喜歡私下開個小會,召集幾個心腹重臣那樣聊著國家大事,這才是真正的內閣!這些所謂的心腹重臣其實都是盧旺給他推薦的人,對盧旺來說他雖然不知道這些人的能力如何,可是能跟著主子殉國的人。這個節氣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雖然這些人裡有對盧旺很多不滿的,覺得盧旺蠱惑了崇禎,甚至覺得盧旺持功自傲。對皇帝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過分,很多東西亂了法度,壞了祖宗的規矩,然並卵,崇禎樂此不彼!
現在崇禎就御書房裡和幾位心腹大臣在看盧旺的摺子。這是盧旺上摺子來奏請最多事的一次,也是崇禎看的最過癮。心腹議論紛紛最多的一次!
盧旺第一件事就是奏請主要城市成立一個大明軍的辦事處,用來監管地方官府的各種違法亂紀以及不作為的舉動,並且提出這些人手將來會從貢院以及國子監招聘過來!對於這件事,朝臣議論點最多,他們對於盧旺的招聘什麼人並不怎麼關心,雖然入伍有辱斯文但是那也是兩廂情願的事情,有人願意做也無妨!他們反對的是在朝廷之外另組建了一個權力機構這算什麼!
對於此,崇禎也很猶豫,雖然盧旺說明此事只是為了讓官員更加清廉自律的行為,可是依然讓他打鼓,自己朝廷有紀委啊,御史就是專門幹這些事的,盧旺真的不是在逐漸組建自己的權力構架麼!可是他又隱約覺得這個提議是不錯,第三方的監管的確更公平公正,而且盧旺保證只監管不執法,發現有**現象只會往朝廷舉報,如何處理還是朝廷來做,並且辦事處同樣接受朝廷的監察!
準!崇禎雖然猶豫,但是準了,這讓很多大臣不滿,然並卵!
第二件就辦新學,以及招士子入伍,對於此崇禎無疑義,特別是每年那麼多的舉人進士的都排隊當官,朝了哪有那麼多的職位,盧旺這樣也算為他解決了就業壓力!
第三件是稅改,僅有一條,暫且免災區,戰區農稅,全國提升商稅,並留下幾條施行建議,這讓崇禎有些吃驚,卻又忍不住的笑了,盧旺此舉要動很多人的蛋糕了,也好,讓他們鬧騰去吧!
最讓他激動萬分的便是盧旺最後一條建議,軍改!這絕對是個大動作,也會引起各方的反彈,這是一件他想做卻一直無能為力的大事!
首先軍改就要拿很多軍閥開刀,其次要有足夠的錢糧,而這兩個最基本的要求崇禎都不行,而盧旺現在要替他抗大刀幹這件事,他真的是求之不得!他知道這件事絕對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他相信盧旺能辦成,相信那句分而食之的威力!
至於其他奏請,比如給官員漲工資啊,明年六月山西大地震啊等等這些,雖有大有小,但是必然引起崇禎和心腹重臣們的議論紛紛,甚至激烈的爭吵,很多時候都快到了翻臉的地步,人多,站的方向就會不同,有人堅決支援盧旺,有人擁護崇禎的任何決定,有人就是非要槓上!
然!並!卵!在盧旺還在河南境內的時候,一道聖旨從皇城快馬送了出去,同步的還有朝廷的邸報昭告天下一些大事:免,山西河南,山西,陝西一到三年稅收,京城,南京,杭州以及一些地方的省府城市提高商業稅。辦理營業執照……大明公務員漲工資,,等等。註定要引得全國上下各種沸騰。當然軍改之類的秘密是不能出現在這上邊的。
在聖旨剛出京城的時候,盧旺此刻正在河南境內的一個非常小的縣城裡,這裡是靠近周口的淮陽,小到不能再小的城市,一個只有幾百人把守的縣城!
盧旺離開大明軍主力來淮陽城並沒有帶多少人,總共五輛車十來個人而已,當車隊到達城門的時候立刻就被圍住了。衣衫襤褸表情麻木的普通百姓,還有同樣衣衫並不整潔卻滿臉脾氣的數十個官兵:“站著。你們是什麼人?”官兵看著十多輛車眼裡有很多疑惑
現在只不過下三點多鐘而已,城門的百姓很多,簡直就是瞬間盧旺的車隊就被包圍了,看猴子一樣的盯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