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又有一些不同。
星際商人進行貨物交易的範圍更廣、品種更多、距離更遠,且大多是以貨易貨。
銀河實在太大了,文明數不勝數,實現貨幣統一根本不太可能,且絕大多數的貨幣是一種金融產物,有的只是流通屬性,而不是其實際價值很高除非有強大的文明,能為此種貨幣提供信用擔保。
所以為保險起見,以貨易貨,是多數星際商人,最普遍的交易方式。
當然,在千星之城這類的自由商貿星,官方貨幣“星幣”的作用,還是十分巨大的,至少大多數星際商人的貨物,都接受“星幣”這種貨幣,以合適的價格買走。
自然,“星幣”的發行,讓千星之城官方,每年都會收穫巨大利益。
那麼,對於星際商人們而言,那些貨物比較值錢?
主要是四大類。
一個,知識技術資料。
毫無疑問,資訊,尤其是技術資料資訊,永遠是最受歡迎星際商人們歡迎的貨物。
試想對那些處於技術瓶頸期的一級、二級、三級文明而言,星際商人手裡的技術炸彈,如果能幫助他們文明,實現等級的提升與突破,這些技術炸彈,這些文明,願意花多大代價購買?
勢必是砸鍋賣鐵,傾盡囊中之物,也要購買下來。
且技術資料的儲存介質,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可無限次出售的特點,一旦成功交易,回報率極高,故而是星際商人們,最愛進行交易的貨物。
但高等文明,並不希望同等科技水平的文明,數量越來越多,威脅自身的地位,所以聯合一起,制定《技術防擴散公約》,嚴格限制技術資料向低階文明的流動,嚴厲打擊敏感技術資料的交易。
特別是技術商人這類群體,處於這些文明的重點監控之中。
二個,能源。
在沒能發明出永動機前,能源行業是個永久存在的行業,從遠古文明的“木柴”,近代文明的“煤炭”、“石油”,再到星際時代的“核燃料”、“能量塊”……能源行業,像人類的食物一樣,需求不斷。
三個,糧食、礦物、機電裝置、軍火武器、飛船等等“有形”商品。
四個,文化、影視、遊戲、藝術等“無形”精神商品。
這四類,包含了一個文明需要的一切。
而打算從“探險家”轉行當一陣子“星際商人”的雲星河他們,首先著眼的行業,當然只能是能源行業了。
一般而言,能量密度越高的能量塊,價值越高。
能量密度低的,譬如常見的氫元素,宇宙到處都有分佈不說,能量密度也不高,佔用體積大,採用這類能源作為動力的貨運飛船,有點像蒸汽時代的火車,車上一半裝貨、一半裝煤。
而千星之城周邊的文明,以二級文明居多,三級文明較少,所以相當於3級能量塊的蟲族能量核,在這些文明中很受歡迎。
所以雲星河他們在千星之城能源交易市場的動態價格面板看到:1塊標準體積的三級能量塊,可賣到190星幣一塊。
老實說,這個價格,雲星河覺得有點低了,要知道一塊巴掌大的三級能量核,蘊含的能量,足以滿足一個一級文明百億人口一年的用電需求,結果卻只能換飛天號11位船員(不吃不喝的三眼人除外),在千星之城生活兩三天的開銷。
這由此可見,此地的物價之高。
而千星之城外,那懸浮在四周的數千艘二級飛船,可以知道:這些飛船定是因無法承受高昂的日常開銷,不得不選擇在設施完善的太空港外駐泊。
但一口也吃不成一個胖子,三級能量核的售價雖沒有想象的高,但以飛天號攜帶的量,最後大賺一筆還是肯定的。
打定主意,然後就是分頭行動了。
首先是在太空港,租一個儲存貨物的倉庫,把掛在飛天號腹下的兩個大號集裝箱取下來,妥善存放起來。
雲星河便親自帶著顧凡、杜小胖兩個人,找到星政府,以那兩集裝箱能量核為抵押,輕鬆貸到了10萬星幣的低息貸款,再以每24小時/100星幣的價格,把倉庫租了下來,集裝箱放了進去。
倉庫有了。
其次就是成立公司了。
關於“公司”,不同文明有不同文明的叫法,有的叫“商會”,有的叫“店行”,還有的叫“遊商”……但本質都是一樣,都是進行低買高賣的商業機構。
所以藍秀龍帶著蘇加魯、別列科夫兩人,去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