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正從水缸裡往鐵鍋中加水,聞言笑著望向他,“是以前跟你師父在山裡時用的嗎?”老爹似乎真的對張超說過的跟師父在深山避世居住的事情深信不疑。
“嗯,那灶也是我師父自己打的,確實好用。好燒省柴,還沒煙,燒火根本不會滅,能省一半多的柴。”張超倒沒有誇張,張超家的灶沒改以前,燒開一鍋水大約要十五到十八分鐘,但改了節柴灶後,燒一鍋水只要十二分鐘,而且節省一半多的柴火。
“灶不都這樣,沒必要改吧,就這樣燒燒就是。”張老爹是個武人,現在又是個鰥夫,對這些倒不是太在意,平時都這樣燒的。
張超想改灶,可不僅是為了讓自己以後燒火更方便。而是他覺得這是一個商機啊,家裡餘糧都沒還得借,這日子過的不好啊。何況還只有這麼一間窖洞,現在張超也是這家的一份子了,他希望家裡日子能過的更好些,能吃白麵,住大房子。
但光靠種地,以這年代的生產技術不太現實。
“老爹,你說若是我們灶改好了,真的能好燒又省柴,你說你願意用不?”
“當然願意用啊。”
老爹把切好的一條條的寬麵條扯成一小片一小片,一邊扯一邊往鍋裡扔。
張超看出來了,這個什麼唐朝的麵食不託,原來就是一個面片湯嘛。
“那你說有這麼好的節柴灶,別人家願意改不?”
“有好的大家當然也願意用好的。”老爹點頭,這年頭做菜做飯可沒有煤氣灶也沒有電飯煲,全都得燒柴火灶。一年到頭下來,要燒許多柴火。鄉下人每年得花很多時間上山打柴,而那些城裡人,他們燒柴,就只能買。鄉下人還能就地取材上打砍柴或者燒麥杆,可對於城裡人來說,那也是一筆不小開支。甚至不少鄉下人平時都還是以打柴為副業,空閒時砍柴然後送進城賣。
張超嘿嘿一笑。
“老爹,現在也是冬天,田裡也閒著,山裡也封了,大家閒著也沒有個啥收入。你說我們有這個技術,去幫人家改灶,這不也能賺點錢嘛,而別人改了新灶,以後也能節省好多的柴火,還省時間呢,這不是兩好嘛。”
“你想靠這個賺錢?”張老爹倒是有些意外,手裡扯麵條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張超也不掩飾自己的想法,賺錢,改善生活,過更好的日子。
張老爹越聽越驚訝。
“真的有這麼好用的省柴灶,而且你會壘?”
“會。”張超不慫。
老式灶從結構上來說,很不合理,燃燒不完全,保溫性差,熱損失大,所以相對的效率一真比較低。最大的缺點就是灶門大和灶膛大,而且沒灶箅,有些甚至沒煙囪,吊火也高。
新式的省柴灶,則是變成了小灶門小灶膛,新增了灶箅和煙囪,吊火也改低。這種結構就比較合理,有了一個完整的通風系統,讓柴火可以更充分的燃燒。特別是還增加了保溫層和攔火圈,大大延長了高溫煙氣在灶膛裡的迴旋路程和時間,使得熱量損失減少。
灶箅的設定,也使得柴灰能夠及時的落入灰室,使得灶膛裡保持良好通風,增加氧氣。
省柴灶主要還是從三個方面達到節能,讓燃料燃燒更加充分,傳熱保溫更好,加上較好的利用了餘熱。
張超把新灶的種種特點,用老爹能聽的明白的話語一番解釋後。
老爹很高興的笑了。
“蕞娃,說的還真是這麼回事。沒想到,一個灶臺,也還有這麼多講究呢,你師父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
“一法通,百法通,師父研究過格物之學。”張超也不好解釋一個隱居深山的和尚,怎麼會去鑽研改良灶臺,便只能用這種裝逼的詞語解釋。
“說的好,一法通百法通,果然是高人。”
張超嘿嘿笑笑,撓撓頭。
“行咧,回頭我就叫上柯五他們幾個過來,一起按你的方法改下這個灶,若是到時新灶真有你說的這麼靈,那這倒也能成一樁事。”
“老爹,你說灶真好用的話,改一個灶收多少錢合適?”
老爹繼續扯麵條下鍋,笑罵道,“看你倒不像是個和尚反像是個商人子,頭腦也太精明瞭。還收錢,真好用,到時鄉里鄉親的願意改灶,就去幫忙改下。反正冬日裡也是閒著沒事,幫人改下灶,一天混兩頓飯吃就好咧,還收啥錢,都鄉里鄉親的,我們不能太鑽錢眼裡去了。”
張超有些目瞪口呆。
就混一天兩頓飯吃?老爹你也太樸實過頭了點吧,改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