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熱愛,這一代人即便是在睡夢中同樣渴望祖國的強大。
後世在數典舊軍閥的賣國求榮時,卻從不提及,舊軍閥之中在抗戰時鮮有賣國投敵者,儘管在他們執政之時,曾揹負親日賣國之名,軍閥亦有軍閥的骨氣和正氣。
看著異常平靜的總理,徐樹錚在心中感嘆著。舊時代的終結,意味著新時代的開始。
他的時代來了!
“厚德、博學、求是、祖國、榮譽、責任!”
這十二字西北大學這所目前亞洲最大的綜合大學的校訓,正如要此時世界各國的校訓相同,校訓是一個學校的教育宗旨、人文精神、辦學特色等全部內函的集要和概括,並用民族傳統哲理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因而它言簡意賅,深含民族精神和傳統教育思想的精髓,讀之發人深省、看罷催人奮進。
十二字校訓中的“厚德”出自《周易》,“厚德”者寬容也。有寬容才有相容,才有包容並蓄,才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有學術繁榮,一人者,厚德才能成大才;一校者,厚德才能成名校。
“博學”最早出自《論語》。“子曰:‘君子博學於文’”。“博學”對於人才者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學校分別為人文專業和理工專業學生開設理工類及人文類選修課,其目的正在於此。
“求是”出自《漢書》。唐代學者顏師古曾解釋說:“務得事實,每求真是”。現代又將“求是”的意加以引伸為探求事物的規律性及以對真理的追求。
但西北大學“十二字校訓”之中,最引人省思的卻是後六字,或許這是西北式的教育和此時國際上主流教育最大的不同,“祖國、榮譽、責任”這是每一個意做好學問者必須要勞記於心的道德準則。來自全國各省以及海外的青年學子,在進入西北大學的就讀時,便知道了這六個字,並且把這六個字寫在了自己日記本或筆記本的首頁上,以用這幾個字來勉勵和約束自己。
“我們不是僅僅是學生,我們還是戰士!”
幾乎每一個西北大學的學生都如此對自己說道,他們像是戰士一樣百折不撓,西北大學的校訓提醒著他們應該成為怎樣的人,可能成為怎樣的人,一定要成為怎樣的人。這才是這個十二字校訓的本意。
西北大學的校園內。個子高高、略顯消瘦的李南申快步走在去圖書館的路上,腦子裡還習慣性地想著剛才課堂上的那道課題,“像狗一樣學習”是西北大學的學生們的自省之言,在這座學校之中的學習永遠像是戰士身處戰場一般,容不得任何鬆懈,在這些精英學子的看來,任何對時間的浪費,實際上就是在揮霍著祖國的未來,畢竟他們這一代人將承擔起祖國建設復興之大梁。
深冬帶著暖意的陽光、帶著古典韻味的華式建築和滿是冰雪的草地,儘管如此每天西北大學的校園仍吸引了不少外來的遊客,總是有幾個人正在校園裡最有名的雕像“聖賢碑”前留影做紀念,這個雕刻著中國古代聖賢的的聖賢碑自建成以來就是西北大學最飽受爭議之地,但仍不妨礙這裡成為西北大學的一個象徵,似乎西北大學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找到了一條勾通的橋樑。
儘管此時一些激進的西化國人高喊著“儒家不死、漢字不死,中華難興”的激進之方,但是在西北大學,這所目前中國甚至亞洲最大的綜合大學內,卻仍然固執的堅持著對中國古代聖賢的尊崇,無論是孔子或是孟子、老子這些先賢皆代表著中國的民族文化,一個失去傳統文化及傳統道德觀念的是可悲的,後世的教訓可謂是歷歷在目。
剛走出理工學院圖書館的言興初,迎面就看到李南申,儘管李南申不是自己的學生,但是在理工學院內卻無人不知他的刻苦,如果說西北大學的學風是“像狗一樣的學習”的話,那在李南申的身上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
每天只休息不到五個小時,靠著清晨5000米長跑提神的學生,在理工學院內並不少見,不過言興初更欣賞的是李南申身上的那種認真勁,李南申曾經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用三個月的時間去計算一道理科題目,結果證明了學院的那名德國教授的錯誤。
見李南申底著腦袋的像是正在思考著問題,言興初便開口喊了一下。
“南申,有時間嗎?和我一起去一下辦公室!我有一些事情找你談一下!”
“言助教!”
正在思考著課題的李南申一聽有人喊自己,抬頭朝臺階上方一望,是學院的言助教,他找自己有事嗎?儘管並不願意浪費時間,但李南申還是溫從的隨著言助教朝教授樓走去。
“南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