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7章 國民體育

行組合,就像音樂家利用七個音符紡織出萬千旋律那樣,在西北營造出多彩多姿的新式中式建築出來,而這些結合著西方鋼筋混凝土的營造出的新式的中式建築,就成為了這裡的特色。

而看著路邊的這些中式建築美輪美奐的大屋頂時,司馬更多的時候是感覺到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感覺這才是中國,看著這些建築,司馬更多的時候是找到了那種歸屬感,那種滲到骨子的裡的歸屬感。

在後世很多人都像司馬一樣,即便是身在中國,也很難找到那種文化、生活上的歸屬感,面對著所謂的現代化的、歐美化的時候,感覺到更多的是迷茫,是一種無法尋找到本國文化的那種迷茫。

而正是因為經歷了這種迷茫之後,司馬現在才會如此迷戀這些傳統的、守舊的東西,甚至於司馬在一邊只會說白話的時候,一邊還要在西北中學使用著白話課本的同時,另開傳統的國學課一樣,因此司馬可沒受到外界的指責。

不過在面對這些指責的時候,司馬連理都不會,千百年以來孔孟之道,仍然是高尚的,不論是尊儒也罷,廢儒也好,這些爭論與司馬無關,司馬只知道一個道理,中國人若是連忙什麼是中國根都不知道了,那還是中國人嗎?而這個根是什麼?就是文化。

“頌名,你過去不是不關心政治嗎?認為政治是人世間最醜陋的東西嗎?怎麼現在變的如此激進,倒像早年間的那些革命黨了,不過人家是對滿清。”

聽到沈善修的話後,許忠廣顯得有些錯異,對於眼前的這個同學,許忠廣可是知道多年來他的信奉一直都是遠離政治,不過問政事、時事,在國外學習時一心撲在學上,對於同學、朋友的革命鼓動從來是不聞不問,怎麼現在變的這麼激進。

“忠平,過去我們看不到對未來的希望,所以放任自流。但是國家是我們的祖國,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承擔起我們的責任,那麼我的子孫後代永遠會像我們現在這樣,生活在屈辱之中,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恥辱,同樣會強加在我們的子孫後代身上,這並不是政治,而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我們的祖國。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中國為什麼在百年以來都在倍受帝國主義的凌辱,僅僅只是我們的落後嗎?不是!是因為我們永遠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中國若想富強,若想掙脫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盡到自己的義務。否則,我們的未來的唯一之途,就是亡國滅種,世代為奴!”

對於老同學提到的自己的轉變,沈善修不以為然,自己只不過是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罷了,與政治無關,在回答老同學的話時,沈善修還引用了一句目前在國內非常流行的一首詩。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聽著老同學的話,讓許忠廣幾乎不敢相信眼前的這個人,是自己的同學,與政治無關,這是我們的祖國。許忠廣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這句話和後面的那一句觸及了自己心靈最脆弱的一面,以至於許忠廣忍不住略著情緒的重複著這句話之後的那兩句,這首詩許忠廣曾在收音機裡聽到過。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見老同學口中唸叨著自己話中的兩句,於是沈善修便開口把那首詩完整的背了出來,這首《我愛這土地》是沈善修在民族復興黨黨部進行愛國主義學習時第一次聽到,後來在這首詩在報紙上刊載,又透過廣播電臺傳到了全國。

而這首詩中表達出的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那種愛的刻骨銘心,愛的至死不渝的情感,憾動了很多人的內心深處那絲隱藏的情感。當人們目睹國家遭受凌辱、人民承受苦難的現實時,對祖國愛得愈深,面對現實時心中的痛苦也愈強烈。這種悲憤痛苦的情感恆久縈繞著很人的心。

隨著廣播、報紙,現在這首出自西北的詩,成為現在最流行的一首詩,在中國南北,這首白話詩幾乎每一個學生和知識分子都可以背出,甚至於這首《我愛這土地》還被一些地方臨時工加入了語文教材之中。

甚至於這首《我愛這土地》還很快被旅居中國的那些外國人,翻譯成了英語和法語和其它幾種語言流傳到國外,在戰火肆虐的歐洲,這首洋溢著愛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