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部分

可惜,只可惜吳維不是他黃埔的學生,如果出他師門,以他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績,到真可委以重任。

楊永泰則舒展了一下緊皺的眉頭道:“委員長息怒,壽山雖能力出眾,但失之孤傲,國內大戰,各派系掣肘之事時有發生,永泰以為壽山之敗未必是其力有不歹……”

“哦?”

蔣正眉頭一跳,楊永泰的說法的確讓他心有警覺,常熟、太倉兩線都是吳孝良的嫡系部下,此人雖表面恭順,但心裡未必是和自己一條心。他在淞滬抗戰爆發之初,領兵南下未必就沒有發展個人勢力之野心,看來此人的位置要動一動了,山東決不能讓他久住,調個窮鄉僻壤去少鬧騰么蛾子,自己也好省點心。

不過現在不是解決他的時候,央軍兩度大敗,日軍勢如破竹,常熟、江陰兩道防線未必有用,吳孝良此人的部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南京與上海的安危很大程度上還要指望他呢。至少在淞滬戰事結束之前不宜動他。

“暢卿那,日寇海軍慘敗,上海形勢必然有所緩解,是時候反擊了。”

楊永泰搖頭道:“委員長,國內戰事頻紛,淞滬戰事不宜再拖了,與日軍久決不下,**必將趁此機會就勢坐大。抗日皆我央軍主力,日漸消耗之下,與閻馮宵小之輩相比,實力也此消彼長。所以,此一戰必須快刀斬亂麻,切忌拖延。”

“娘希匹!**先讓他在那蹦躂幾天,淞滬日寇必然與之決戰,出一口我國民之惡氣!”

第464章 城下之盟(六)

“委員長三思,攘外必先安內,內亂不靖,外患難安啊!”

楊永泰突然情緒激動,疾言勸道,他在淞滬事變之前剛剛給蔣正上了萬言書,其正式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理論,而“安內”又必須“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如果蔣正與日本人死磕到底,那麼他所提出的方略則徹底流產,透過種種跡象表明,日本人這回動武,絕不會輕易就收手,如果不見好就收,局勢很可能糜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暢卿差矣,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並沒有變,與倭寇之陸戰也要打出一場威風仗,到時候在談判咱們手也能多些籌碼,是打是和才能遊刃有餘,如今第三艦隊受重創,吳維部下又很有戰鬥力,各方面都對我方有利如果就此放棄,於心何甘?”

楊永泰聽罷默然不語,他知道蔣正自濟南“五三慘案”時就憋著一口氣,當時國民政府在世界上還很孤立,為了大局隱忍了日本人在濟南的暴行。現今國民政府如日天,天時地利人和俱在,正是一雪前恥的大好時機。

可是,還有個可是,一旦與日本人徹底開戰,國民政府究竟已經做好了抵禦全面戰爭的準備嗎?**會不會趁勢坐大?心腹大患,肘腋之疾,眨眼之間都可能成為塌天的大禍啊。

蔣正頗為亢奮的對楊永泰說道:“我意已決,京滬之戰必須分出勝負,到時候再談和戰!”

屋頓時陷入了一種奇怪的沉靜,兩個人都默然不語,空氣卻緊張的讓人呼吸困難。楊永泰胸終是發出了一聲嘆息,轉身而去。

……

民國十八年九月二十日,天陰的可怕,南京街頭一片蕭瑟荒涼之色,行人匆匆,報童則扯開喉嚨喊著:

“賣報,賣報!瀋陽事變,張少帥看戲,趙四風流朱武狂……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

報童喊得聲嘶力竭,人們卻仍舊形色匆匆,早沒了獵奇的心情,偶爾有一人才駐足喚過報童,買張報紙,邊走邊看邊搖頭,間或也有三兩人聚在一起小聲議論。

“唉!國之重器落在此等人手……”

“這等花花公子哪有膽量和日本人打仗……”

而此時,數千公里外的北平,人們議論的焦點人物,花花少帥張學良正緊張的和東北軍高層緊張的開著軍事會議。已經整整一個上午,大家還沒討論出個結果,究竟該如何做,打還是不打,在座高層們議論紛紛卻沒能有一個統一的決定。有的主張打回東北去,日軍在東北兵力並不多,此刻他們更多的注意力都在南方的淞滬戰線上,只要東北軍戮力同心定能擊敗日寇的野心。

也有人主張日本人不能輕易打,東北軍如果翻回頭去硬抗日寇他們將很難得到南京央政府的支援,甚至還可能面對某些人的趁火打劫,丟失平津河北,不如先守住眼前的地盤再徐徐圖之。

張學良此時心亂如麻,一個早上全困在會議室,大煙癮又上來了,頭暈陣陣,一把鼻涕一把淚,實在忍得難受便在大腿上掐自己幾把,他知道在這個時候又怎能輕易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