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將士們即將無糧,如何守城啊!”
“我兒莫急,諸葛亮同樣面臨缺糧之危,近日我在城上觀看,蜀軍中煙塵愈少,只怕即將無糧,待其將士體弱之時,我軍全力一戰,定可大獲全勝。”司馬懿安慰兒子道。
“回稟大都督,據小人探的,蜀軍木牛流馬猶在運轉。”就在這時,司馬懿冒險派出的探馬進來稟報。
“父親,諸葛亮正在增糧,這該如何是好?”司馬昭又開始擔心起來。
“我兒勿慌!”司馬懿眼前有點發黑,不知是嚇得還是餓的,他坐下喝了口水,潤潤嗓子,冷靜的問道:“木牛流馬行進的速度照比之前如何?”
“好似比先前快了一倍不止。”探馬道。
司馬懿思索片刻,哈哈大笑,“諸葛孔明,好計謀啊,可惜瞞不過老夫。”
“父親因何發笑?”
“木牛流馬腹中空空,故而奔走更快,諸葛亮試圖以此迷惑我軍,掩蓋無糧之實。”司馬懿頓時覺得心情大好。
司馬懿傳令下去,任何人不可擅自出城,他要跟諸葛亮繼續進行消耗戰,看誰能笑到最後。
諸葛亮不願放棄天水城,苦等著糧草的到來,為了麻痺魏軍,甚至讓木牛流馬空跑製造假象,讓司馬懿誤以為蜀軍不缺糧。
但見司馬懿根本不上當,城門依舊是緊閉不開,諸葛亮暗歎遇到了勁敵,也只能承認了此次北伐的又一次失敗。
就在諸葛亮準備收兵先回南鄭城,好訊息到了,那就是李嚴帳下都尉苟安來到,送來了一小批軍糧。雖然不多,能夠大軍再堅持半月。
然而,苟安到的不只是軍糧,接著又拿出了一份聖旨,正是後主劉禪命諸葛亮即刻收兵回成都,有要事相商!
天水城中的司馬懿未必能堅持半個月,這讓諸葛亮非常不開心,有種功虧一簣之感,作為一名忠臣,劉禪的聖旨卻不能不遵,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命令大軍撤退,返回成都。
諸葛亮先是命令大軍熄火兩日,然後率領大軍全體,沿著木門道這條路撤退,姜維來到大帳,不解的問道:“丞相,穩妥之法,當分批撤兵。”
“呵呵,如此撤軍之法,司馬懿或認為我軍中無糧,若是其前來追趕,我軍便可沿途設伏,或可回頭一舉奪下天水。”諸葛亮笑道。
“丞相妙計,伯約百不如其一也!”姜維這才恍然大悟,非常佩服。
司馬懿依舊每日到城牆上觀看蜀軍大寨,兩日沒見煙霧升騰,認為蜀軍已經糧絕,心中暗喜,正思量出兵反擊,卻將蜀軍全體拔營起寨,開始快速後退。
“正如父親所料,蜀軍無糧,已經倉皇而退,何不趁此出兵,定可全勝。”司馬昭興奮的說道。
司馬懿眉頭一皺,擺手道:“那諸葛亮深知兵法,豈能不知添灶緩退之策,不可追趕,必有埋伏也!”
“機不可失啊!孩兒願立軍令狀,帶兵追趕!”司馬昭道。
“做事怎可如此莽撞,若是換做奸臣,將計就計,你這條小命便沒了!”司馬懿微微蹙眉呵斥一句,司馬昭心有不服,問道:“父親以為該當如何?”
“蜀軍國力遠不及大魏,只要能守住疆土,不令其擴張,其終將不戰自亡。”司馬懿如此說道,大戰已經宣告結束,司馬懿放鬆的回去看書喝酒去了。
就在黃昏時分,因為蜀軍防線已經消失,來自東部的糧草終於運到,天水城的危機徹底解除,然而,運來糧草的卻只有幾千名士兵。
司馬懿頓時覺得事情不對頭,幾千人押運糧草,難道就不怕蜀軍截獲嗎?司馬昭第一反應就是東部的官員沒把父親放在眼裡,做事應付。
但是司馬懿卻不這麼認為,急忙叫來監糧官詢問,一打聽才知道,正是之前兵敗褒斜道的左將軍張郃,帶領三萬大軍一同前來。
“糧草已到,為何不見張郃將軍及大軍?”司馬懿急忙問道。
“張將軍聞聽蜀軍軍中無糧,倉皇退走,已經率軍前去追剿。”監糧官道。
“何時出發的?”
“正午時分!”
哎呀!
司馬懿頓時眼前一黑,險些昏倒,此時再想去把張郃追回來,顯然已經來不及了,他仰面落淚道:“終還是被諸葛亮算計,國失棟樑也!”
“父親,許真就是蜀軍退走也難說!”司馬昭卻顯得有些興奮,自己正為不能追趕諸葛亮而感到遺憾,沒想到張郃將軍已經先行出發了。
“兒啊,你實是膚淺無知啊!”
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