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求的同時,另外一些商店卻出現了多餘存貨,既造成產品貶值,又白白擠佔寶貴的空間。

在亞馬遜市集工程的分散化存貨方式下,產品仍然擺在全國各地的貨架上,但是它們已經被編入統一的目錄,列在同一個中心市場——亞馬遜的網站。這樣一來,只要顧客訂購一樣產品,持有存貨的小商家就能直接包裝和遞送產品。像連鎖零售商一樣,亞馬遜也能將集中化的供給和分散化的需求聯絡在一起,但它的模式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商店和顧客無須處於同一個地方。有點諷刺意味的是,這種分離反倒使供給與需求更有可能真正相聯了。不管怎麼說,就算供求匹配的效率沒有提高,亞馬遜畢竟不再負擔任何成本了——多餘存貨只會在第三方賣家的貨架上慢慢貶值。

隨著這一工程的不斷進步,亞馬遜正在步步逼近,眼看就要徹底打破有形貨架的專制地位。它不需要猜測哪個地方會存在需求,也不需要猜測這個需求會有多大。市集工程中的全部風險都轉嫁給了一個小商家網路,這些小商家會根據自己的經濟特徵自行決定去經營什麼樣的產品。(我們將在第9章裡更詳細地談談有形貨架的專制問題。)

即需即存

虛擬和分散化存貨是沿長尾前進的一種絕妙方式,但徹底擺脫有形存貨甚至能讓你更上一層樓。邁向這個經濟天堂就是亞馬遜的下一步行動。它準備創造一種新模式,讓所有存貨都以位元組的形式存在,直到產品運送出門。

經營圖書有一個大難題:有很多書一年下來也只能賣出一兩冊而已。對這樣的書來說,就連10冊的訂單(更別說100冊或1 000冊)也不敢指望。即使一本書在售出之前的儲存成本(有可能要存上整整一年)只有1美元,零售商也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這本書只能賣這麼幾冊,我值不值得銷售它呢?要想經營一本每年只能賣一冊的書,零售商們需要一種經濟上可行的高效方式——這就意味著近乎為零的存貨成本。

亞馬遜的對策就是“即需即印”。在理想化的形式下,一本書在出售之前一直只是數字檔案而已。一旦有人訂購,鐳射印表機馬上開動,一本新書很快出爐,看起來與一般的平裝本並無兩樣。由於位元組只有在訂單到來的情況下才會轉化成原子,成本是與收益完美對應的——或者用最簡單的話說,如果一本即需即印的書從來無人問津,那麼它的生產和儲存成本始終為零。這種模式的潛在效率高得難以估量,也許某一天會讓有史以來的所有書籍都能上市銷售。如果你是一個書商,這意味著你無須琢磨哪些書值得經營,哪些書不值得經營,因為對即需即印模式來說,犯錯誤的成本同樣為零。

這只是理想形式。在目前,即需即印的方法主要是用來補足存貨的:如果存貨少了那麼幾百本,那就再印一次。但隨著技術成本的降低,每次印刷的數量正在下降,逐漸向理想形式下的單冊印刷靠近。

亞馬遜最初的做法是在自己的倉庫裡放置一些工業印表機,隨後,它在2005年中期實現了一大飛躍,收購了頂尖的即需即印企業Booksurge公司。幾個月之後,它將同樣的方法用於電影業,買下了CustomFlix公司——一個即需即出的DVD製作商。現在的亞馬遜可以持有不佔用空間也沒有任何成本的存貨:這些圖書和電影在被訂購之前只是資料庫中的一個檔案罷了。

當然,即需即印的概念並不是亞馬遜發明的。這早就是圖書業的一個夢想,只是一直受制於技術和經濟上的限制,直到不久之前還未能實現。令人驚訝的是,印出一本看起來像模像樣的平裝書並不是問題所在。當你收到亞馬遜遞給你的一本平裝時,除非你知道區別在哪裡(主要在裡頁插圖的影印質量上),你也許說不出這本書究竟是原出版商批次印刷的5萬冊之一,還是亞馬遜某個倉庫中的一臺鐳射印表機單獨印製的。

。。

第四章 新市場(6)

儘管即需即印模式的經濟優勢顯而易見,但出版業還遠沒到普遍轉向這種模式的時候。對大批次印刷來說,傳統印刷方法的成本還是要低得多。把一部書稿轉化成適合即需即印模式的檔案仍然成本不菲。而且即需即印模式僅侷限於一定型號的紙張,也就是說,如果一本書的紙張大小超出或低於某個特定的標準,那麼它就必須重新設計,重定格式。另外,版權問題也不易處理。對一些比較老的書來說,製作即需即印版本需要徵得作者的同意。但許多作者不會同意這樣做,因為他們擔心即需即印模式下的溢價(即需即印圖書的價格要高上幾美元,因為製作成本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