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5部分

有效驗雲,請使者帶回去給天祜帝補身用。

那使者也算是讀過書的,曉得家醜不可外揚的道理,當下謝過了,又稱謝南朝為大遼與女真講和,顧恤北的黎民生靈甚多,且說中京中多有士民為南朝官家祈福,捐資修建廟宇云云。當時不獨契丹,即便中國亦多有此俗,寺廟的建築上每每要刻上捐助者的姓名,以為福報之用。

哪知這一下馬屁拍到馬腳上,趙佶卻是個喜道術的皇帝,雖說現今蔡氏父子不像歷史上那樣得勢,趙佶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的鬧劇並沒有上演,不過他對於佛道兩教的態度卻沒有多大變化。聞說遼國有人為他在佛寺中祈福時,頗有些怏怏不樂,藉機向遼使大講道術如何如何好,佛教如何如何不好,甚至佛教都不叫佛教,要稱為金狄之教,根本就不當是中國應有之物。那使者大為惶恐,謝罪不迭。

好容易退了朝,趙佶方要下朝,忽然有一中使到殿角磕頭不已,眼中含淚,口不能言。

趙佶一看這中使,卻是他遣往左相何執中府上探病的,見此情知不好,慌忙命人擺駕左相府。這等皇帝親至大臣府上視病之事,大宋朝原本是有的,不特是宰執,有時候侍從官病故,皇帝也會到府上致哀,大宋優禮士大夫之論,絕非限於厚祿而已。而何執中身為趙佶在潛邸時的老師,又格外與別人不同,由不得趙佶不上心。

當時一頂御輦到了左相府,趙佶徑直來到內堂,見何執中躺在床上,眼眶深陷進去,面上盡是灰敗之氣,眼神卻較平時還要明亮些,顯然已是彌留之時了。見到老師這等模樣,趙佶原是藝術家的心腸,不免為之悽然,當即上前執著何執中的手,命他不可起身,且問其病體如何。

何執中掙扎不起,泣下兩行,向趙佶道:“臣遭際聖主,得享天年,為相八年間河海無波,此生復有何憾?獨有身後數事未了,方草成奏章,未暇奏上。”

趙佶忙問何事,曉得這便是吩咐身後事了。只見何執中從枕頭下面取出一封奏章來,上面有蠟封,顫顫巍巍遞到趙佶手中,只說得一句“臣所欲言,盡在此章中,惟在官家聖裁”,便即咳嗽不休。

趙佶接過了,見何執中言語漸漸不繼,氣息迫促,曉得其命便在頃刻了。皇帝眼看著臣下死掉,這事說出去是不好聽的,當即撂下幾句言語,囑他好好養病,又賜些湯藥,然後便擺駕回宮了。

是夜,左相何執中薨於府中。

第十四卷 三朝北盟 第三一章

左相為大宋首相,以宋朝優禮士大夫的傳統而言,這等算得是大事了,皇帝亦要為之輟朝五日,號稱哀毀追思。至於身後哀榮,則備極人臣之禮,皇帝親旨贈太師,追封清源郡王,悅號正獻,按照諡法而言,內外賓服曰正,聰明睿哲曰獻,何執中可謂修身而平天下者,足為士大夫楷模了。

諡法通常都是隱惡揚善,類似於現代的悼詞一樣,只要這個人不是幹了一輩子壞事,到底都會說點好話的,何況何執中運氣確實不錯,任左相期間大宋內則太平無事,外則開疆闢土,這個時候死掉,可謂死得其時。

他這麼一撒手走掉,家中的靈堂可就熱鬧了,各方大臣和他自己的門生故舊紛紛來弔唁,輓詞悼聯掛了一排又一排,當中最顯眼的自然非當今官家趙佶親筆御書的輓詞莫屬。何執中長子何志並無甚才華,不過叨父之蔭,作了個禮制局的官,現今當著上至官家,下到官員們的龐大弔唁隊伍,跪在那裡一天到晚磕頭還禮,都還磕不完。

頭一日是官家弔唁,下午是政事堂的宰相執政們,到晚上才輪到高強的樞密院。他到何府時,已是深夜了,前來弔唁的官員們大多走光,靈堂裡只剩下孝子賢孫們在那裡守靈,長子何志披著重孝,眼睛哭得紅腫不堪,見到高強來弔唁時,一發感激,待還過了禮,忙站起來和高強說話。

原來何執中家中開的是金銀鋪子,算得上是大宋頭一等的金銀大商家,單單有名的銀工就僱了幾百號,早在崇寧年間就已經號稱身家千萬貫了。這還罷了,後來高強建立博覽會,設交易所以公開買賣金銀鈔引,何執中亦是這交易所的股東。他雖然不似鄭居中那麼喜歡炒賣,但是本錢豐厚,加上高強等人自然也不會讓他虧本,數年間身家直躥升到上億規模,大宋朝一年的稅賦收入也不過如此,名副其實的敵國之富了。

何執中本人貴為宰相,卻生性喜財,手裡摳門之極,家中的子弟都受不到他的好處,說得好聽一點。這是富貴不忘貧賤,富家日子窮著過。可是他的子孫貴幸,又不得大官做,不免手頭拮据,高強有意拉攏左相,便時常命許貫忠給他們些好處,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