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4部分

具而授者。”

授田改為授牛?高強一腦門子的問號,心說在京城大家商議的好好的制度,怎麼到了遼東就走樣走得不成樣子?當初陳規原本是說在遼東行兩種制度地,結果不分漢民渤海還是契丹女真,統統都編成了百戶千戶,州縣徒有虛名;這也罷了,現在這屯田又和自己想的不一樣了!

待聽朱武細說,方知遼東自經大災之後,田地荒蕪,又有許多百姓等待授田,一時不及清丈,官中便以授牛代替授田,凡一戶有兩名男丁者便給三頭牛,稱為一具牛,蓋因為經過計算,一具牛便可耕百畝田。因此在遼東的田畝黃冊上,很多時候看到的不是某戶有多少畝田。而是有幾具牛。

“衙內,是這般田制,遼東自然不許私自買賣牛,百姓家中若是牛畜蕃息,周遭又無荒田可耕,等到官府要徵賦稅時,豈不是要多交?長此以往,小人恐怕家家都將殺牛以避賦稅,是以小人敢斷言,若是官中要買牛時,五萬牛可一呼而集!”

高強目瞪口呆,當真是世界真奇妙,就在自己的手上,居然會出現這樣的制度,這樣的現象,莊戶人家為了避免多交稅,竟會殺掉多生出來的牛!經過朱武的解說之後,他也信了,這牛又不是拖拉機,可是自己會生的,田地若是不能增多,要多出來的牛何用?想賣都賣不掉啊!

當然這也是遼東與大宋本土之間的貿易不暢的緣故,若是世道太平的話,這些多出來的牛大可集中起來往南方銷售,要知道在人多地少的大宋,畜牧業極不發達,牛的價值可著實不斐哩。

不過,這亦是後話了,高強暫且顧不來許多,當下便吩咐朱武依計施行,反正他在遼東三年之久,對於遼東的虛實瞭若指掌,可比自己這個以前一直都是從紙面上了解遼東的人強了不知多少,何處須運多少錢糧軍資,亦都交由朱武去安排。

果然這條命令一下,百姓應者雲集,大批的牛被趕著來到蘇州關下,待得知官府只許一具牛中出售一牛時,竟多有人唉聲嘆氣者。趁此機會,高強索性便下令免除了不許買賣牛畜的禁令,他是事先不知道,一旦瞭解這情形之後,便覺得這條禁令是多此一舉了,照遼東這種情形,根本是個純粹的賣方市場,只要規定賦稅的徵收標準不變,管他百姓賣不賣牛?賣多了沒牛耕田的話,完不上稅,倒黴的還不是他自己。

有朱武這條妙計,寒冬臘月運糧的難題算是解決了,然而若只是兵多糧足就能百戰百勝的話,大宋朝早就可以一統天下了,何至於侷促三百年?因此高強在旅順口只停了三天,等到李孝忠部已經上船的訊息傳來,他便再也坐不住了,只帶著數百牙兵和陳規等少數幕職官,便從旅順口直跑到蘇州關。

此處本是史文恭屯駐之地,現今史文恭赴汴京面聖,這蘇州關便由花榮部將王伯龍駐紮,此人馬賊出身,作戰時驍勇異常,故而現已晉升萬戶,麾下大兵足有六千之眾。

聽說高宣撫到此,王伯龍亦是有資格瞭解遼東常勝軍內幕者,自然懂得高強的分量,當下親自下關恭迎,鞍前馬後的不盡奉承。高強是不懂軍事的,不過這關上城防曾經陳規親手佈置,對於這位寫成了《守城錄》流傳後世的大才,高強自是一百個放心,因此這城防也不必看了,徑直便問王伯龍:“我欲直往遼陽府去,將軍可撥些官兵與我同行?”

王伯龍沒口子的應承,若不是他守關職責在身,只怕要親自請纓了。這王伯龍一面吩咐人備辦馬匹軍器,一面向高強道:“相公容稟,這個多月來雖說不曾聽說與女真蠻子交戰,然而末將片刻不敢鬆懈,故而無法隨侍相公北上遼陽。卻好近日有一員將在這關下歇馬,此人深通女真虛實,又極多才,正好著他陪伴相公。”

說話之間,一員將大步進得關城城樓,見了高強叉手道:“末將適要起行,不知相公到此,甲冑在身不得剪拂,相公恕罪則個。”

高強自不理這些古代的虛文,一笑而罷,見這員將果然英氣勃勃。吐屬亦較文雅。一問方知乃是花榮部將召和失,便是昔日曾隨李應往上京去接應葉夢得使團,芹菜嶺一役也立了不小的功勞。故而從一個千戶升為大千戶,統領五千戶,部兵兩千餘人。——遼東這萬戶千戶是根據百姓的戶口來的,因此萬戶未必就有萬兵,通常能備得起馬匹軍器,又有相當戰鬥力者始能從軍,故而三十萬戶只得七萬兵而已,其兵強悍處自不待言,雖女真亦大為忌憚。

高強一見這召和失便喜歡,此人一看就是有家教的,舉止多有分寸。談了幾句後,方知召和失並無漢名,高強搖頭道:“如今遼東納土歸南,我大宋文采極盛,你若無漢名,恐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