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1部分

便,人力亦較為節省,洵為攻城利器。

按照常勝軍的編制,步兵每一廂兵五千人,須得攜帶此種轟天炮二十架,另有零件若干備換,倘若長久圍攻時,自可由隨軍工匠覓地另行製造,此處不煩贅述。這一百六十架轟天炮架起來之後,照例要試射一番,首次射上城頭的乃是五斤重的黃泥彈,中間乃是空心,用黃絹寫就了招降文書,言明三日之後大軍攻城,一則是增加守城兵馬的壓力,二則也是給城中的左企弓等細作遞個確切的訊息,要動手就是三天之後了!

耶律大石自得左企弓等燕的官吏傾力相助,本已自信滿懷,想來以燕京這般堅固大城,若要防禦數月,亦不成問題。哪知今日宋軍的石炮就讓他大吃一驚,雖然打上城來地只是黃泥彈,但砸到人身上照樣是骨斷筋折,有些女牆甚至都被砸壞,這要是換了石彈,又將如何抵擋?忙即招集左企弓等人商議,有曹勇義獻計,拆下城中居民的門板以及大車車轅車輪等屬,用以加固樓櫓,防止敵炮轟擊。此法本是兵法中有的,用以防止炮石之攻勢,耶律大石亦知,只恐抵擋不住這新式石炮的投彈,奈何除此之外別無良法,急切間也只好用此法了。

於是城下架炮備彈,時而叫罵兩句,城上拆門板木料加固城垣,時而回罵兩句;城上若用弩箭射下,城下便用黃泥彈還擊,雖然不見大戰,這燕京城內外卻也是熱鬧不停。耶律大石甚至有意乘夜遣壯士下城毀卻敵軍大炮,奈何常勝軍地炮陣地守衛森嚴,燈火徹夜不滅,耶律大石不想平白浪費有限的力量,只得作罷。

就在這樣劍拔弩張的情勢之中,迎來了預定的攻城之日。

第十三卷 燕雲下篇 第六〇章

政和六年正月初八。

是日,兩河宣撫副使、大宋樞密使、河陽三城節度使高強擁兵萬餘,大張節鋮,出宛平城北行五里,至燕京南門外離城五里處,觀諸軍攻城。

攻城諸軍,系由常勝軍前軍五廂、右軍三廂共計四萬正兵,民夫亦與之相等,職責搬運木材石料,推送鵝車、雲梯等攻城器械,待離城二里時便交給軍士負責,民夫由邊軍何灌、和銑等軍率領返回後方宛平城中,整個從宛平到燕京城下的大戰場好,在高強看來宛如一個巨大的工地,若不是城下將士們嚴峻的神情,耀眼的刀光劍影,幾乎想不到這裡正要進行一場中華大地數十年來最大的一場攻城戰。

他騎在照夜獅子馬上,打起望遠鏡來眺望城上,觀敵良久,方嘆息道:“似此雄城,若能守禦得人,將士用命,只須有兩萬之軍輪替守城,單憑我軍這幾日匆匆打造的些許器械強攻,萬難將之攻落。”

陳規自入參議司後,其原本對於城防攻守戰術的興趣益發得以發揮,常勝軍關於攻城和守城的訓練條令幾乎是出自他一人之手。此際侍立一旁,聞言亦點頭道:“燕京城牆堅厚樓櫓俱全,戰具亦多,今守軍據城而守,倘若能守禦得法,縱然有十倍之眾,若不得旬月籌備,半月強攻不息,亦難言破城。只今我軍所攜石彈、泥彈有限,倉促又不及打造,若是今日不得破城。明日只怕亦難得如今日一般大舉攻城矣。”言下之意,若不是有城中內應,他必是不贊成如此倉促攻城的。

高強一笑,正要說話,當有全軍都統制种師道前來請令是否攻城,高強把手一揮,一支令箭擲將出去,喝道:“傳令全軍,今日破城會食!”

种師道精神一振,腰脊挺得標槍一般直,接過令箭轉身傳令,一騎騎軍使將這道令傳至全軍,至於城北等處的遠端諸軍,則以號炮傳令知會。當下中軍三聲炮響,攻城諸軍一齊吶喊,近二百架轟天炮一齊發威,將石彈只顧拋上城去。

今日所射之彈與前日不同,皆用五十斤重的石彈,目標則集中在攻城地段的城上敵樓城櫓之處。這些設施業經守軍以木材加固,本來是等閒難傷,但被這重達五十斤的石彈一加轟擊,登時如同摧枯拉朽般坍塌下去,躲在裡面的守軍閃避不及,泰半都被壓在坍塌的樓櫓之中,慘叫之聲此起彼伏。

高強一面打著望遠鏡看炮戰。一面還不忘向這方面的專家陳規諮詢:“陳參議,何以守軍盡皆躲在敵樓之中,而不在城上禦敵?設使彼兵分散時,我軍炮石恐亦不能殺傷許多。”

陳規笑道:“相公這卻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燕京廣大,守軍據聞僅有耶律大石之兵五千人,若是平攤到各處城牆之上,每一里城牆只得一百餘人,還未計算八處城門所需加派之兵,城中應變之兵,如何抵擋我軍登城攻勢?況且前日我軍試炮皆用泥彈,此彈就地取土燒結便可,甚是便易,以此拋擲殺傷兵眾,效果亦不見得差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