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7部分

政一般轉遷。而今燕雲雖得,北地未安,樞府不可一日不得其人主持,且不可令宰相復得以凌轢之,賢契以為此對如何?”

高強還沒反應過來,高俅已是拊掌大笑:“畢竟劉公老成之人,果然計出非常!我兒,你不解得其中妙處麼?官家如今心中所念者,乃是朝中大權不可掌於一人之手,劉公此計,重開東西兩府對立之局面,宰相只可專領文官,不可兼制樞府,於是兩府分權,官家便可升降其間,無不如意。”

高強還是沒明白過來,加強樞密院的職權一直是他致力的目標,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你這個部門倘若要發揮最大的效能,就必須要別的部門配合你,伴隨著就是權力重心的偏移。而他現今之所以遭人忌者,亦是因為手中權柄太重,威望又盛。若是如劉正夫這般說法,提請趙佶將樞密院一發升作與宰相的都堂並列地步,豈不是使他更加招風?

高俅一臉恨鐵不成鋼:“劣兒,終是不思,俗語云不進則退,反之亦然,你既然不願退,那麼索性便向前進,兩府分立之後,宰相事權被分,自然要竭力制衡於你樞府,於是便不容你一府獨大。官家既可樂見其成,不但不會來忌憚你權勢太重,復要設法迴護於你,否則相府事權如此之重,你樞府終是受制於人,哪裡能夠和他相併?”

高強這才恍然大悟,暗叫妙哉!原本大宋朝兩府並立,對持事權,甚至於建國之初,樞密院的事權比相府要更大一些;然而承平日久,相權日益膨脹,而樞密院則成為以文抑武的直接戰場,漸漸就成了文官系統的一個部分,自然就日漸屈居於宰相之下,位與執政相等。

然而現今劉正夫這麼一手,請求趙佶將樞密院的地位再度提升,便使得原本只有一個權力中心的大宋官僚系統一分為二,如此一來,臣僚間勢必要發生分裂,經過一番爭奪之後,始能確定權力的平衡。而對於高強本人來說,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個人威望勢必會成為一個重重的砝碼,在層出不窮的官場鬥爭中被漸漸消耗,直至混同於尋常官僚。

而這種趨勢,卻又是高強所樂見的,他並不是官迷,也不是財迷,只是想要在自己手中把國家外部安全搞定,便好回家抱孩子,當然,還要好好管管不成器的兒子。倘若事情果真如劉正夫建議的這般發展,那麼文官集團的注意力勢必會被這種對立局面所吸引,而趙佶為了保持這種權力的平衡,甚至會極力設法保全他的位置,因為環顧當朝,除了他高強之外,誰能對抗以宰相為首的強大官僚隊伍?

他站起身來,向劉正夫深施一禮:“劉公老成,小侄拜服!”

第十四卷 三朝北盟 第二三章

政和六年八月初三,是日,大宋天子趙佶賜宴為遼國使節餞行,亦送宋使燕青北上。

此次締結盟約,除了正式收回燕雲之外,更將歲幣五十萬免去,堪稱是大快人心,將朝野間由於收復燕雲而一直保持高漲的情緒又再度推高了一層。恰好正值大禹元主出土,朝臣正在勸進之時,這兩件事很自然地被牽扯到一起,作為趙佶英明神武、聖君大帝的證據之一,因而順理成章,進獻元圭的大臣燕青,自然也就被視為宣諭盟約的不二人選。

當日賜宴之中,大宋人個個都是笑容滿面,座中惟有一人是笑不由衷。何人?乃是本次出使之副使,新除吏部左曹員外郎秦檜是也。他之所以廁身使團之中,乃是出於鄭居中的力薦,說他當收復燕雲時曾兩度為使,表現不俗,可謂熟知北事,用來給長居東南的燕青作副手,庶幾可以為燕青拾遺補缺。

原本這差事是個肥缺,人人都曉得以此為晉身之階,乃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秦檜又豈能不知?不過他是且喜且憂,也想趁著出使的機會為自己多攢一點政治資本,卻又捨不得自己剛剛得到的吏部美差,要知道現今大宋朝官員冗猥的現象已經頗為嚴重,一個官職有三個人等著,堂除正任一人,權領職事一人,部闕待任又有一人,秦檜這一走,三五個月回不來,這口子又是要緊的去處,斷然等不到他回任的,一想及此,心中怎不叫痛?

他卻哪裡知道,這件事若沒有高強授意鄭居中,鄭國舅縱使和他有姻親,也不會這麼賣力的提拔於他。高強的心思很簡單,秦檜這人做官的本事是一等一的,讓他在京城的官場中廝混的話,這傢伙如魚得水,又已經積攢了些資歷功勞,指日高升自不待言。憑自己的本事,仗著宮闈宦寺佞臣的勢力搞點小動作還可以,真要按照現今官場的規則來玩,未必就能玩得死秦檜這種人,日前劉正夫不經意的一點,便已經讓他再次認清了這一點。

既然如此,索性就把他多多放出去,讓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