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5部分

和8月18日的格拉沃洛特·聖普里瓦戰役,兩軍都表現了難以置信的勇猛,法軍炮火十分猛烈,康羅貝爾和格本捉對廝殺,雖然法軍成功的擊退了普軍的攻擊,並使得普軍第一軍團和王軍禁衛軍損失慘重,但未能開啟通往凡爾登的道路,巴贊軍團再次退回梅斯要塞,陷入了普軍第1、第2軍團7個軍和3個騎兵師(16萬人)合圍中。

麥克馬洪率軍(12萬餘人、393門火炮,76門“米特拉約茲”(mitrailleuse)機槍)退往夏龍。他原準備誘敵深入,在巴黎城下與普軍決戰。可攝政的歐仁妮皇后和帝國首相八里橋伯爵夏爾·庫贊·蒙託邦擔心繼續退卻會在國內引起動盪或革命,皇后認為:“只有皇帝的敵人才會同意他返回巴黎”,結果錯失良機。

1870年8月22日,由議長勞爾率領一個代表團來到法皇大本營,勸皇帝不要返回巴黎,命令麥克馬洪向梅斯進發。接著,巴黎的攝政會議又給皇帝發來電報:“若不支援巴贊,則對於巴黎將發生極惡劣的後果。面臨著這個局勢,首都能否防禦實頗有疑問。”於是皇帝又附命於巴黎。

就這樣,夏龍軍團走上了在色當被殲的絕路。麥克馬洪於1870年8月22日率軍從蘭斯出發前往梅斯。此時從柏林傳來一則假訊息,說除圍攻梅斯的部隊外,普軍決心全部向巴黎挺進。

實際上普軍第3軍團仍在繼續追擊麥克·馬洪軍團,並向右實施大膽迂迴,協同新編成的第4軍團將麥克馬洪率領的法軍連同拿破崙三世一起圍困於色當。

在1870年9月1日至2日,巴贊率領被圍在梅斯的法軍突圍失敗,成為代價最高的一次戰役,此後法軍紀律大壞,於此同時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

普法戰爭的程序讓大清官民很是看不懂,尼瑪的仗還能打成這樣,要是放在大清的話……

第710章幸災樂禍

“法人原來並不是看上去那般強大!”

這是最近兩廣地區,最流行的一句話。

確實,不知曉普法戰爭詳細,就不明白法國人敗得有多慘。

不僅國都被攻破,甚至連皇帝都成了俘虜。

放眼整個華夏曆史,這樣的事兒也不過發生了區區兩起而已。

於是,無數兩廣官民化身‘軍事磚家’,開啟嘲諷模式對法國佬狠刷。

特別是法軍的戰術安排,被一干民間軍機大臣們差點噴出了翔。

……

《廣州官報》上詳細報道,1870年9月1日上午,普軍佔領了符裡濟、棟舍裡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

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1870年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0。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譁然。

普法戰爭期間,國際主義思想家恩格斯在他發表的一系列戰爭短評中就指出,有三個基本錯誤導致色當慘敗:“第一,法軍在迎擊敵人的進攻時所處的陣地,使獲勝的普軍能夠楔入法軍分散的各軍之間,結果把法軍割裂為兩支獨立的部隊,並使它們彼此不能會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戰。

第二,巴贊軍團在麥茨行動遲疑,結果被緊緊地圍困在那裡;第三,援救巴贊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線,簡直是唆使敵人俘虜全部援軍。“恩格斯在這裡講的法軍所犯的三個基本錯誤,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錯誤戰略指導外,也和前線的最高指揮官的錯誤有關。

首先,當法軍在邊境初戰失敗決定後撤,而巴黎政府不讓主力萊茵河軍團後撤時,作為法軍右翼部隊統帥的麥克馬洪理應審時度勢,從戰爭的全域性出發,率部向萊茵軍團靠攏,以便協同作戰。這樣,萊茵軍團就有可能避免被普軍合圍。

但他卻機械地單獨退向夏龍,從而給普軍提供了一個趁勢把整個法軍分割成兩部分,進而予以各個擊破的條件。

其次,退到梅斯的十幾萬法軍,如果不是巴贊和拿破崙三世的因循貽誤,也是完全有可能克服巴黎政府的阻撓,在陷入重圍之前安全地後撤到夏龍地區的。但他們猶豫不決,仍想在麥茨要塞作毫無希望的固守,結果被普軍堵住了退路。

被圍後,巴贊又消極等待援軍,不積極組織突圍。對此恩格斯在他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