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打吐蕃了,你們有沒有信心打好這一仗?”李隆基大聲問道。
“有!有!有!”驚天的吼聲響徹天際,震得地皮都在顫抖。
吐蕃是唐朝的主要邊患之一,兩國交戰多年,唐人恨吐蕃,將士們哪有不高興的。
“很好。”李隆基把將士們戰意高熾的樣兒看在眼裡,大為滿意,道:“眾將隨我商議軍機。”大步進入振武軍的將軍府。
“太子,不歇會?”振武軍的將領有些不信的問道。
“不了。”李隆基搖頭。
“太子,一路上辛苦,喝盅茶,喘口氣也行呀。打吐蕃,不爭這一會兒。”這個將領好意提醒一句。
從長安趕到振武軍,路途不短,路上很辛苦,喝盅茶,喘口氣是應該的。
“打吐蕃這一仗干係重大,我們要抓緊一切時間進行,可以邊商議軍機邊歇息嘛。”李隆基率先進入將軍府。
“太子雷厲風行,末將欽佩。”這個將領很是感慨,道:“古之名將不過如此。”
“你過獎了,我是肩上的擔子太重,不得不惜時。”李隆基謙遜一句。
進入將軍府,立時有兵士送上茶水,李隆基一邊喝茶,一邊道:“打吐蕃是為了解除河西走廊的威脅,便於大唐與大食的大戰,這一戰的干係非常大,你們有甚想法,暢所欲言,我會擇善而納之。”
唐朝和阿拉伯帝國早晚必有一戰,這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李隆基也沒有隱瞞,直接點出來,這讓不少將領大吃一驚:“要打大食?太好了。早就聽說這大食不是好東西,橫徵暴殮,殺人如割草芥。”
“太宗皇上沒有出兵援助波斯,致使波斯滅亡,這是大唐的憾事。我們一定要打好這一仗,解除河西走廊的威脅。”
唐太宗拒絕出兵援助波斯,這是大唐憾事,一提起這事兒,唐人就是非常惋惜。
其實,不僅唐人惋惜,就是後人何嘗不如是呢?
就是到了今天,一提起這事兒,就有不少人很遺憾的說“要是當年唐太宗出兵援助波斯帝國,說不定中國都征服世界了”。
感慨一完,眾將你一言我一語的出起了主意,卻是沒有一個妥善之策,主要就是與吐蕃對耗,憑藉唐朝強大的國力把吐蕃拖垮。
這也是一策,只不過是下下之策,一是會費時太長,沒有數年十年時間不可能解決,這不利於唐朝的既定戰略。唐朝打吐蕃並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想要讓唐朝早日準備對阿拉伯帝國的大戰。唐朝越早準備,在將來的大戰中,就有更高的起點,勝算更大。
二是消耗太大,這麼多的軍隊,人吃馬嚼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拖上幾年十年,那種消耗太過驚人了,即使以唐朝的強大國力也有些吃不消。
“太子,我以為,此戰就兩策。”楊思勖眉頭一挑,道:“一是攻打石堡城……”
“攻打石堡城?不可能!不可能打下來!”楊思勖的話才開了個頭,就被一片叫嚷聲打斷了,將士們個個反對。
“石堡城有多難打,我們太清楚了,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想要打下來,多次進攻,都沒有成功。”
“是呀。石堡城是天下間最難打的關隘了,要想打下石堡城,那是不可能的。除非長有翅膀,飛上去。”
將士們的反對並不是想象的,而是唐朝用血的代價得出的結論。
石堡城的地理位置太過特殊,就象一隻展翅的鷹,兩邊是懸崖峭壁,壓根兒就上不去。只有一條小道,透過石堡城。
位置之險要,放眼天下間也難以再找出一個。
為了打下石堡城,唐朝多次進攻,除了失敗還是失敗,這一失敗就是數十年。
是以,在將士們的印象中,石堡城是不可攻克的。
“……攻打石堡城只是一策,另一策就是準備透過山道進入大非川,進行奇襲。”楊思勖沒有理睬將士們,接著道:“這兩策應當同時進行準備。若是不能打下石堡城,就翻山越嶺,進入大非川。”
這兩策是李隆基離開長安之前,由王孝傑提出,楊思勖卻是把這兩策具體化了,道:“這兩策都需要精兵強將,參戰將士務必要千挑萬選,務必是多次經歷戰陣的老卒。”
“沒錯。”張說率先贊成道:“唯有精兵強將,才能完成這兩策;唯有戰陣經驗極為豐富的老卒,方能處變不驚,多增勝算。”
“我也贊成。”陳玄禮、薛直他們齊聲贊同。
“楊思勖,你說得不錯,我也是這樣想的。”李隆基讚賞的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