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蘋�怯芯�眯�實摹! �

簡單地說,〃值不值〃這種問題問的就是經濟效率。我們對此的回答可能因人而異。辦公室裡,一個員工開車來上班,第二個坐公共汽車上班,第三個騎車上班。每個人都對額外的成本和額外的收益進行比較,然後選擇他們認為最好的交通工具。每個人都在追求一種〃有經濟效率〃的上班方式。他們在辦公室裡對哪種上班方式最好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說到底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一致。

的確如此。對某些問題,經濟學家無法給出確定的回答。比如,問〃哪一個更有效率,護理學位還是哲學學位?手機還是固定電話?砍光樹林還是有選擇地砍伐?〃事實上,問題要是都這麼提,就沒意義了。一切都取決於實際情況。

我們的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對效率問題的看法。社會上對於某個特定專案的相對效率的爭議,往往是對某種東西是相對有價值還是相對沒價值的爭議。瞭解這一點並不能解決任何爭端。但是,如果連爭的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解決爭議肯定就會更加困難。

問題不在於〃哪一個確實效率更高〃,而是〃誰有權做出某個特定的決策〃。鑽出睡袋然後爬山,這對於一個想著晚上鑽進睡袋睡覺並且在尋找兩點間最短距離的人來說,無疑是極端惡劣的無效率。登山愛好者肯定會一個勁地反對這種看法。但是,這並不會引發社會衝突,因為我們都同意,一個人應該有權決定自己度假時露宿山頂更有價值,還是在床上睡覺更有價值。只有當我們對誰擁有哪些權利意見不一的時候,才會激烈地辯論某種做法是不是〃真〃有效率,比如,砍光樹林或露天採煤。或者,在一個自然資源迅速消耗的世界上,一輛汽車只坐一個人這一普遍現象是不是〃不可思議的無效率〃。

在遊戲規則建立起明晰和有保障的產權的同時,它也暗中決定了用什麼樣的程式來衡量預期的成本和收益,以達到決策目標。在寒冷的冬日,如果媽媽開啟窗戶,同時又開空調,那麼,只要她對她所使用的資源有無可爭議的支配權,她就是在有效率地使用資源。另一方面,如果她是在給別人的房間降溫,或者如果別人在給她交採暖費,她的產權就要受到挑戰。這樣一來,雖然媽媽按照她的意願對房間作了如此這般的安排,但事情卻不再是看她的這種安排有效率與否,而是看她是否有獨一無二的權利來衡量她的行為涉及的投入和產出的價值。

當產權明晰、穩定且可交換的時候,稀缺資源的價格會反映出其相對的稀缺程度。後面幾章會講到決策者怎樣用價格資訊來追求效率。指責價格是〃錯的〃,不反映成本和收益的真實價值,這就等於否定了整個市場過程,而價格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制訂的。這不是對效率的批判,而是對現存的產權體系及總體的遊戲規則的批判。

2。5 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經濟學家可以肯定地說,個體之所以自願進行交換,是因為他們認為值得。他們認為交換是增加財富的高效率的方式。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把這個問題想得深一些。

瓊斯住在榆樹街,他生產兩種啤酒:淡啤酒和黑啤酒。每個季度他能生產10加侖優質淡啤酒或5加侖優質黑啤酒,或這二者的任意線性組合。圖2…1左邊表示的是瓊斯的生產可能性邊界。生產可能性邊界表示瓊斯在一定的資源和能力條件下所能生產的淡啤酒和黑啤酒的最大組合。

布朗住在橡樹街,她也生產淡啤酒和黑啤酒。按照她的資源和技術,每個季度只能生產3加侖優質淡啤酒或4加侖優質黑啤酒,或這二者的任意線性組合。我們在圖2…1的右邊畫出了布朗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假定瓊斯的淡啤酒的口感和布朗的淡啤酒一樣好,黑啤酒也一樣。

初看上去,瓊斯釀酒的效率較高,無論是淡啤酒還是黑啤酒。畢竟,兩種酒他生產的都比布朗多。但是生產能力本身並不能衡量效率。我們必須比較代價和收穫,因為兩種啤酒都不是免費品。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看生產淡啤酒和黑啤酒的機會成本,並對瓊斯和布朗的機會成本加以比較。

圖2…1 簡單的生產可能性邊界

注:這兩幅圖畫的是瓊斯和布朗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如果瓊斯專門生產淡啤酒(10加侖),而布朗專門生產黑啤酒(4加侖),然後瓊斯以3加侖淡啤酒向布朗交換3加侖黑啤酒,雙方就可以享有超過原先各自生產可能性邊界的產品組合。

那麼,瓊斯的生產成本是多少?假設瓊斯決定只生產淡啤酒。他可以生產10加侖。但他要以生產5加侖黑啤酒的機會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