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直上,白手起家的。這兩兄弟是榮宗敬與榮德生,兒時因為父親死得早,家無恆產,乃由他們的母親,幫人家洗衣服,苦苦渡日。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們就也跟杜月笙的童年一樣,縱使有極好的稟賦,仍然成了失學的兒童。
十五歲左右,兩兄弟一齊到上海謀生,他們先當學徒,後來也找點小生意做做,漸漸的有了本錢,也有了誠實可靠,精明強幹的信譽。便這樣,積十五年的努力,一直到榮德生三十歲那年,亦即遜清光緒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兩個人才湊了三千兩銀子的資本,在上海開設廣生錢莊。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公元一九○○),中國已有面粉工業建立,當時全國只有四家,是為天津的貽來傑、蕪湖的益新,上海的華商阜豐,和美商增裕。由於機器勝過人力,這四家麵粉廠獲利倍蓰,成為當年最賺錢的熱門生意。榮家兄弟看準了麵粉工業,前程遠大,他們便想盡方法,亟圖投資,可是自己根本就是外行,怎麼辦呢?也虧他們想出來的,兩兄弟在阜豐、增裕兩丬廠裡,結交幾位朋友,三日兩頭,跑到人家的廠裡託詞勾留,將耳聞目睹的經營和操作情形,一一牢記在心當他們覺得已有把握,立刻去向外國洋行,訂購機器。與此同時,在家鄉無錫買了一塊地皮。
全無錫的麵粉都由磨坊出貨,如今榮家兩兄弟要開機器麵粉廠,地方人士,於是表示激烈反對。無錫的一位名紳蔣竹青,向為守舊派的代表,蔣竹青有錢有勢,眾望攸歸,榮家買的地皮,不幸與他的田產毗連,此公誤信謠言,說是工廠那隻大煙囪,破壞了一方的風水還有鍋爐裡排出來的汙水有毒,傾入河中,人畜喝了會被毒死,甚至沿岸的田地,不久即將不生五穀,謠諑紛紜,越傳越盛。蔣竹青又急又怕,因此挺身而出,遽加干涉,他不準榮民兄弟,把麵粉廠開在他家田產的附近。
榮氏兄弟當然不服,於是驚官動府,打了官司,蔣家是當地首紳,炙手可熱,榮家是黃浦灘上的小商人。遜清的貪官汙吏:「赫赫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榮家狠不過蔣竹青,官司一輸再輸,從無錫縣打到常州府,照輸不誤,換了別人,知難而退也就罷了,卻是榮宗敬、榮德生不惜犧性,堅持到底,兩兄弟跑到南京,上省申告,當時兩江總督是旗人端方(午橋),他也講究維新,深知私人設廠,唯有造福地方,兼又查出常州知府和無錫知縣,都有得賄的嫌疑,因而判決榮家的廠照設,常州府和無錫縣革職留任。
這一場新舊觀念之爭的官司終於平反,使榮氏兄弟二人聲名大著,他們的茂新一廠,總算建立起來,就從這個時候開始,茂新麵粉廠的「兵船牌」麵粉,風行一時
無錫榮家如何發達
茂新一廠賺了錢,存下來不用,數目夠了,便開茂新二廠,兩三年後,四廠五廠均已開工,正好趕上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公元一九○三)日俄開戰,俄國人因為西伯利亞大鐵道太長,運輸糧糈不便,於是不惜闖關偷渡,派船到上海採辦糧食,榮家攬得了這一筆大生意,便利用早先的銀行人事關係,跟英國滙豐銀行打了往來,茂新六廠、七廠、八廠一連串的開下去,開到十廠,又嫌數起來麻煩,便再建立福新一系列的麵粉工業,也是一廠、二廠、三廠的盡著開。設廠的資金,則多一半仰仗滙豐銀行,—這又是榮家兄弟動的新腦筋,開好了一丬廠以後,立刻押給滙豐,借到款項,再開新的,如此這般滾雪球似的滾下去,榮家的債雖多,但是他們光這麵粉事業就已經迅速擴充到空前龐大,全國第一。上海人欽佩他們的能力,豔羨他們的財富,懾於他們的魄力,從此改稱榮宗敬為「宗先生」,榮德生為「德先生」。
麵粉工業上面鈔票賺得翻倒,榮氏兄弟又著手其紡織工業的創設,他們由申新一廠起頭,連續不斷的開到申新紡織十八廠,於是他們兼有了中國「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的雙重頭銜。榮家在無錫常州間所開的那許多廠幾乎要連結成一個工業都市了其間就只剩下一小片土地,業主寧死不賣,榮氏兄弟夢寐以求,這一則花邊新閒不絕如縷的在報章雜誌出現,歷時多年,抗戰勝利以後,終於爆出駭人聽聞的一宗土地買賣,榮家如願以償,買下了那一塊地皮,付出的代價是法幣一百億。
榮宗敬和王一亭等人搭檔,把持交易所,偏袒兵船牌,把其它同業,壓得喘不過氣。楊管北異想天開,突出奇兵,把兩位專做麵粉生意的出類拔萃腳色,榮家福興麵粉總經理,主管一至十廠,綽號「麵粉二王」的王禹卿,連同「兵船」的招牌一齊挖過來。除了王禹卿以外,他再禮聘內地面粉廠商第一把手,大同麵粉廠總經理卞筱鄉,請這兩位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