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牧�德穡�
這樣的問題,我無法解釋。
但是,我覺得,如果真要想求得一個答覆,也是有可能找得到的。
我不是詩詞專家,只有愛好,不懂評論;可是讀得多了,管窺蠡測,似乎也能有點個人的看法。現在不妨寫了出來,供大家品評。
中國詞家一向把詞分為婉約與豪放兩派。每一派中的諸作者也都各有特點,不完全是一個模樣。在婉約派中,我最喜歡的是李後主、李易安和納蘭性德。在豪放派中,我最欣賞的是蘇東坡。
原因何在呢?
我想提出一個真正的專家學者從來沒有提過的肯定是野狐談禪的說法。為了把問題說明白,我想先拉一位詩人來作陪,他就是李太白。我個人淺見認為,太白和東坡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學史上兩位最有天才的最偉大的作家。他們倆共同的特點是:為文如萬斛泉湧,不擇地而出,文不加點,倚馬可待。每一首詩詞,好像都是一氣呵成,一氣流轉。他們寫的時候,筆不停揮,欲住不能;我們讀的時候,也是欲停不能,宛如高山滑雪,必須一氣到底,中間絕無停留的可能。這一種氣或者氣勢,洋溢充沛在他們詩詞之中,霈然不可抗禦。批評家和美學家怎樣解釋這個現象,我不得而知,這現象是明明白白地存在著的,我則絲毫也不懷疑。
我在下面舉太白的幾首詩,以資對比: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你無論讀上面哪一首詩,你能中途停下嗎?真彷彿有一股力量,一股氣勢,在後面推動著你,非讀下去不行,讀東坡的詞,亦復如是。這就是我獨獨推崇東坡和太白的原因。
這種想法,過去並沒有明確地意識到過,它埋藏在我心中有年矣。白內障動手術是我平生一件大事,它觸動了我的內心,於是這種想法就下意識地湧出來,東坡詞適逢其會自然流出了。
我的文藝理論水平低,只能說出,無法解釋,尚望內行裡手有以教我。
txt小說上傳分享
治學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
2000年3月20日
王國維在他著的《人間詞話》裡說了一段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儘管王國維同我們在思想上有天淵之別,他之所謂“大學問”、“大事業”,也跟我們瞭解的不完全一樣,但是這一段話的基本精神,我們是可以同意的。
現在我就根據自己一些經驗和體會來解釋一下王國維的這一段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在秋天裡,夜裡吹起了西風,碧綠的樹木都凋謝了。樹葉子一落,一切都顯得特別空闊。一個人登上高樓,看到一條漫長的路,一直引到天邊,不知道究竟有多麼長。王國維引用這幾句詞,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人立志做一件事情時的情景。志雖然已經立定,但是前路漫漫,還看不到什麼具體的東西。
說明第二個境界的那幾句詞引自柳永的《鳳棲梧》。王國維只是借用那兩句話來說明:在工作進行中,一定要努力奮鬥,刻苦鑽研,日夜不停,堅持不懈,以致身體瘦削,連衣裳的帶子都顯得鬆了。但是,他(她)並不後悔,仍然是勇往直前,不顧自己的憔悴。
在三個境界中,這可以說是關鍵。根據我自己的體會,立志做一件事情以後,必須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成功。無論是在對自然的鬥爭中,還是在階級鬥爭中,要想找出規律,來進一步推動工作,都是十分艱鉅的事情。就拿我們從事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的人來說吧,搞自然科學的,既要進行細緻深入的實驗,又要積累資料。搞社會科學的,必須積累極其豐富的資料,並加以細緻的分析和研究。在工作中,會遇到層出不窮的意想不到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堅忍不拔,百折不回,決不容許有任何僥倖求成的想法,也不容許徘徊猶豫。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功。
工作是艱苦的,工作的動力是什麼呢?對王國維來說,工作的動力也許只是個人的名山事業。但是,對我們來說,動力應該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