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雅》所以悲嘆。當今九服漸寧,王化惟新,誠宜崇明禮訓,以一風俗。請臺省考修經典,式明王度。”不答。

十八年,胤又上言:“去年上,自頃開國公侯,至於卿士,庶子為後者,服其庶母,同之於嫡,違禮犯制,宜加裁抑。事上經年,未被告報,未審朝議以何為疑。若以所陳或謬,則經有文;若以古今不同,則晉有成典。昇平四年,故太宰武陵王所生母喪,表求齊衰三年,詔聽依昔樂安王故事,制大功九月。興寧三年,故梁王�逢又所生母喪,亦求三年。《庚子詔書》依太宰故事,同服大功。若謹案周禮,則緦麻三月;若奉晉制,則大功九月。古禮今制,並無居廬三年之文,而頃年已來,各申私情,更相擬襲,漸以成俗。縱而不禁,則聖典滅矣。夫尊尊親親,立人之本,王化所由,二端而已。故先王設教,務弘其極,尊郊社之敬,制越紼之禮,嚴宗廟之祀,厭庶子之服,所以經緯人文,化成天下。夫屈家事於王道,厭私恩於祖宗,豈非上行乎下,父行乎子!若尊尊之心有時而替,宜厭之情觸事而申,祖宗之敬微,而君臣之禮虧矣。嚴恪微於祖宗,致敬虧於事上,而欲俗安化隆,不亦難乎!區區所惜,實在於斯。職之所司,不敢不言。請臺參詳。”尚書奏:“案如辭輒下主者詳尋。依禮,庶子與尊者為體,不敢服其私親,此尊祖敬宗之義。自頃陵遲,斯禮遂廢。封國之君廢五廟之重,士庶匹夫闕烝嘗之禮,習成穨俗,宜被革正。輒內外參詳,謂宜聽胤所上,可依樂安王大功為正。請為告書如左,班下內外,以定永制,普令依承,事可奉行。”詔可。

《禮》,王為三公六卿錫衰,為大夫士疑衰,首服弁絰。天子諸侯皆為貴臣貴妾服三月。漢為大臣制服無聞焉。漢明帝時,東海恭王薨,帝出幸津門亭發哀。

及武帝咸寧二年十一月,詔“諸王公大臣薨,應三朝發哀者,逾月不舉樂,其一朝發哀者,三日不舉樂也”。

元帝姨廣昌鄉君喪,未葬,中丞熊遠表雲:“案《禮》‘君於卿大夫,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舉樂’,惻隱之心未忍行吉事故也。被尚書符,冬至後二日小會。臣以為廣昌鄉君喪殯日,聖恩垂悼。禮,大夫死,廢一時之祭。祭猶可廢,而況餘事。冬至唯可群下奉賀而已,未便小會。”詔以遠表示賀循,又曰:“咸寧二年武皇帝故事雲‘王公大臣薨,三朝發哀,逾月不舉樂,其一朝發哀,三日不舉樂’,此舊事明文。”賀循答曰:“案《禮·雜記》,‘君於卿大夫之喪,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舉樂’。古者君臣義重,雖以至尊之義,降而無服,三月之內,猶錫衰以居,不接吉事。故春秋晉大夫智悼子未葬,平公作樂,為屠蒯所譏。如遠所答,合於古義。咸寧詔書雖不會經典,然隨時立宜,以為定製,誠非群下所得稱論。”昇平元年,帝姑廬陵公主未葬,符問太常,冬至小會應作樂不。博士胡訥議雲:“君於卿大夫,比卒哭不舉樂。公主有骨肉之親,宜闕樂。”太常王彪之雲:“案武帝詔,三朝舉哀,三旬乃舉樂;其一朝舉哀者,三日則舉樂。泰始十年春,長樂長公主薨,太康七年秋,扶風王駿薨,武帝並舉哀三日而已。中興已後,更參論不改此制。今小會宜作樂。”二議竟不知所取。

《喪服記》,公為所寓,齊衰三月。新禮以今無此事,除此一章。摯虞以為:“《周禮》作於刑厝之時,而著荒政十二。禮備制待物,不以時衰而除盛典,世隆而闕衰教也。曩者王司徒失守播越,自稱寄公。是時天下又多此比,皆禮之所及。宜定新禮自如舊經。”詔從之。

漢魏故事無五等諸侯之制,公卿朝士服喪,親疏各如其親。新禮王公五等諸侯成國置卿者,及朝廷公孤之爵,皆傍親絕期,而旁親為之服斬衰,卿校位從大夫者皆絕緦。摯虞以為:“古者諸侯君臨其國,臣諸父兄,今之諸侯未同於古。未同於古,則其尊未全,不宜便從絕期之制,而令傍親服斬衰之重也。諸侯既然,則公孤之爵亦宜如舊。昔魏武帝建安中已曾表上,漢朝依古為制,事與古異,皆不施行,施行者著在魏科。大晉採以著令,宜定新禮皆如舊。”詔從之。

《喪服》無弟子為師服之制,新禮弟子為師齊衰三月。摯虞以為:“自古無師服之制,故仲尼之喪,門人疑於所服。子貢曰:‘昔夫子之喪顏回,若喪子而無服,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遂心喪三年。此則懷三年之哀,而無齊衰之制也。群居,入則絰,出則否,所謂吊服加麻也。先聖為禮,必易從而可傳。師徒義誠重,而服制不著,歷代相襲,不以為缺。且尋師者以彌高為得,故屢遷而不嫌;修業者以日新為益,故舍舊而不疑。仲尼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子貢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