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都是作為作戰主力來使用的,大仗惡仗幾乎都是岐山軍衝在最前面,而他之所以敢如此毫無顧慮的打仗,就是因為太子殿下非常的信任他,把許多大宋軍隊的指揮權也交給了他,讓他可以把那些軍隊安排在他最需要的地方來支援、策應岐山軍。所以這次他才會懇請朝廷也可以將鄆王殿下的部分軍事指揮權也分給他一些,讓他可以像上次一樣指揮部分大宋軍隊為岐山軍提供強有力的支援,讓岐山軍在最前面衝鋒陷陣的時候,不至於擔心陷入孤立無援或後方失火的不利境地!
皇帝與幾位大臣立刻就朱武所提出來的條件進行了研究,對於朱武所提第一個條件的理由,皇帝與幾位大臣都是嗤之以鼻,誰不知道兩浙路是個富甲天下、魚米之鄉的地方?莫說是以兩浙路的財力物力養活三十萬大軍根本不在話下,便是再養三十萬也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朱武所說的什麼財力不支的理由根本就是藉口!不過這也很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又讓朱武出兵,又讓朱武出錢糧,白白給大宋打仗也不現實。
皇帝與幾位大臣商量了片刻就決定同意朱武的第一個條件,雖然支撐二十五萬大軍千里奔襲所需要的費用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錢財,不過只要能讓朱武出兵,只要能讓岐山軍與京東賊寇惡戰一場來個兩敗俱傷,只要能最終消滅京東賊寇光復京東路,這個代價還是很值得的!
不就是錢嗎?給!
朱武的第一個條件就這樣被順利透過了,皇帝與幾位大臣又開始繼續討論起了朱武的第二個條件,誠然,朱武所說的理由很充分,如果京東賊寇手中真的有更多更厲害的火器,大宋確實也需要大量的裝備才能不吃虧,只是火器局之類的京師火器作坊乃是大宋歷來掌控最嚴格的機構,為了保護火器,從來都沒有過遷出京師的先例,就更不用說是派往戰場前線去了,萬一有個什麼閃失,大宋以後還怎麼再生產火器?而且更關鍵的是,若將火器局以及裡面的火器師都交給朱武,再被他學會了如何製造火器怎麼辦?甚至,被他趁機也積攢下大量的火器怎麼辦?
綜上所慮,皇帝不想答應朱武。可不答應的話,又沒有什麼充足的理由,萬一直接拒絕朱武再引起他的不滿,他再反悔又該如何?
皇帝猶豫了,不知該怎樣應對此事,就在這個時候,太子與鄭居中等人站了出來,他們向皇帝提出了一個建議,那便是有條件的對朱武做出讓步。
他們建議,朝廷可以派出火器局及所有火器師,只是不能交給朱武,而是依舊必須留在大宋軍中由鄆王負責管理,朝廷則保證火器局生產出來的火器將優先供應給朱武。如此一來,朝廷就既滿足了朱武要求將火器局帶往前線,可以及時供應火器的要求。又可以依舊將火器局掌握在手中,能有選擇性的供應給朱武火器,從而就避免了讓朱武掌握生產火器的技術,以及讓他趁機囤積火器的隱患。
皇帝一聽果然有道理,接著就問詢起鄆王等人的意見,鄆王與童貫等人一想,這事對自己也沒什麼影響,隨即都表示了贊同,就這樣,皇帝隨即採納了太子與鄭居中的建議。
至此,朱武的三個條件已經有兩個基本得到了解決,但接下來的第三個條件卻著實遇到了麻煩,如果說朱武的第一個條件是在要錢,第二個條件是在要東西,那第三個條件就是直接在要權了。而且朱武雖然沒有明說,但眾人都聽出了朱武的弦外之音,朱武的意思分明就是在說他相比太子,他並不信任鄆王。他要事先在得到宋軍的指揮後他才敢讓岐山軍衝到最前面去打仗。
眾人立刻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鄆王、童貫等人首先站出來堅決反對答應朱武,大軍的指揮權要是交給了朱武,那還要鄆王殿下去做什麼?而且將軍權交給朱武也是隱患重重,誰敢保證朱武不會藉此暗坑大宋一把?萬一朱武指揮有誤導致大宋軍隊損失慘重,那這個責任究竟該由誰來承擔?!
太子與鄭居中等人則認為可以答應朱武,因為朱武說得是實話,上一次在平定房山賊寇中,就是因為太子答應了朱武在每次大戰前所提出的如何部署其餘宋軍來配合他的請求,他才同意將岐山軍派在了大軍的最前面,而事實也證明朱武的部署是正確的,幾次關鍵時刻,正是由於朱武的部署,才讓負責策應的宋軍及時支援,壓制住了房山賊寇的絕地反擊。再者,朱武也說了,他願意派大軍衝在最前面去廝殺,他並不是真要將朝廷大軍據為己有,他只是想有那麼幾支大軍待在他的後方,聽他的命令可以快速給他支援而已,這個要求很過分嗎?人家都捨得去拼命了,你若連這點合理的請求都不答應,那豈不寒了人家的心?誰還敢給咱們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