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謙讓良久。最後宋九道:“李學士,你在作詩上十分善長,你來審閱詩篇。扈學士,你長於六體駢。你來審閱賦篇,我在儒學上不長。駢體上不長,來審策篇吧。”
扈李二人相視一眼,禮部試採納了宋九建議,開始糊名謄抄制度了,殿試只糊名,未謄抄,以便讓考官看學子的字跡。其實這樣就可以方便作弊了,長久還是必須實行謄抄制度,但考慮到禮部省試得中,基本就中了,作弊意義不大,宋九也未進諫。
受宋九影響,如今同樣實行了分數制度。因為策是宋九建議增加的,只有三十分,比其他兩門分數略低。
宋九一直不作駢文,然而他幾首小令傳揚甚遠,有人曾談論此事,認為宋九幾次科舉不成,於是憎恨駢文詩賦,扈李二人也是這麼認為的,笑了下,先後點頭。
實際宋九現在能勉強寫一些駢文詩賦,然不能說善長,他來審策,策是要考慮觀點是否正確,能打馬虎眼,但要審閱詩賦,肯定會出現失誤。
開始審卷,到了殿試這一關,人數不多了,一百多個進士,兩百多個諸科。
審的是進士卷。
以分數高低定三等。
宋九將卷子一一開啟觀看,此次進士科來自全國五湖四海之地,包括巴蜀江南,有許多策子寫得花團簇簇,字也寫得好,珠光寶氣,特別是其中的一個策子觀點長遠,讓宋九敬佩萬分。然而他看上面的詩賦分數,不由笑了起來。此人大約與自己差不多,有政治遠見,但詩駢不佳,因此讓扈李二人打了很低的分數。
宋九一筆,給了其滿分。
還有一個卷子,讓宋九感到也很滿意,讓他給了一個高分,上面兩個分數也極高,不出意外他就是狀元了,不知道此人是誰。
但對這次閱卷宋九十分喜歡,因為這樣一來,自此以後,他基本就成了真正的文官。
天色黃昏,宋九三人將卷子閱好,封存起來,宋九騎馬來到河州。
回到京城後,宋九還做了一件事。
他看到鑄造技術在提高,有的高班學子對物格學也越來越精通,於是畫了火炮的簡單原理與相關的草圖,讓書院學子研究。
但眼下缺銅,鋼炮是不可能了,那個跨步跨得太大,二是它的威力宋九很懷疑,三是具體的技術宋九不清楚。是他提議的,然而宋九不是太重視。
看了看,又去看紡織機械的研發。
對它宋九十分重視,一旦成功,那麼阻卜人甚至就可能一半部族能成功策反,威力遠勝於火炮。
東華門放榜時間就到了。
放榜後,諸錄取進士諸科生要帶到講武殿,覲見皇上與諸大臣。
宋九有些好奇,因為他想到了榜下捉婿的傳說。
看了看時間,便裝從中書來到東華門觀看。讓他失望,並沒有看到有什麼人來捉女婿,大約這時候進士仍不值錢。
但宋九心中清楚,自此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雖沒有什麼人捉女婿。但來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同時還圍著黑壓壓的各地舉子。
此次得中的舉子數量驚人。不僅有一百多個進士,二百多個諸科。同時趙匡義還下詔讓禮部閱貢籍,十五舉未中進士或者諸科者一百八十多人錄用,同時還有九經以上未中,但其年老者七人,也特賜三傳出身。後者雖錄用,不值錢了,就不知道趙匡義如何安派。
宋九在當值中,是偷偷跑出來的,諸學子都未注意。
他就聽到一個青年對著另外一箇中年人說道:“師亮兄。今科擇策,對你有利啊。”
“運氣運氣。”中年呵呵樂道。
宋九不由看了他一眼,三十多歲,長方臉,長相如何,宋九沒有太在意,而是觀察到他的氣度,青年明顯有譏諷之意,可此人並不是太在乎。這份氣度還是可以的。
另外一箇中年人說道:“光弼賢弟,你才華橫溢,錄取自在合理當中,然榜上名次雖高。仕途卻不能與榜上名次相比,那要會的是為官之道。”
青年人不以為然,嘿然不語。
中年人又道:“光弼。你再想一想,趙普相公可是進士出身?宋九相公可是進士出身?”
“不同。趙相公隨太祖,那是從龍之功。宋相公一身雜學也不可小視。”
“你執固了,趙相公若無理政之能,如何獨相十餘載,宋相公若無理政能力,為何所至之處,政績赫然?”
三人爭論,引起許多舉子圍觀。
宋九不能再呆下去了,